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生态环境损害必拿“一把手”开刀

[ 作者:江春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13 录入:吴玲香 ]

前不久,中央纪委通报曝光了6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涉及天津、河北、江苏、安徽、重庆和甘肃六省市,被通报人数达40多人。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央纪委首次就该领域的责任追究典型问题进行通报。(人民网 6月12日)

对这6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中纪委的通报是直接批评这些地方和单位的负责同志,也就是“一把手”,不给面子、不给台阶,少了以往的分管领导“顶罪”。给这些“一把手”直接定性为政治站位不高、作风不实,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刺刀见红、一针见血,少了以往的先说优点再说缺点的“罚酒三杯”。再次体现: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只要生态环境受到损害,板子一定会打到“一把手”身上,必定拿“一把手”开刀。

实践证明,生态环保责任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一些重大生态环境事件背后,往往暴露出“一把手”的很多问题。对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和事,不管不问,任由发展,根本不负责任、纯粹不作为;对于一些工厂、企业、生产作坊、养殖场偷排污水、乱倒废物、超标排放废气等现象,只要无人投诉,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着没看见;即使有人投诉,也是轻描淡写打个招呼、提醒了事。环保意识淡漠,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的错误政绩观犹在;对于一些污染环境较重的事件,也不能充分发挥执法监督作用,强制措施不力,不能阻止环境污染事件的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就要拿“一把手”开刀,要把“第一责任人”责任压实压紧,确保环保工作沿着党中央既定方针顺利推进。

环境污染问题,往往还牵涉环保人员的违纪违法。人情督察、人情执法、利用监管考核谋利、吃拿卡要等“微腐败”问题,公车私用、接受宴请及其他隐性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仍然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环保部门人员受党纪轻处分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61%。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自身都不过硬,执法监管效果肯定大打折扣,甚至没有效果。队伍都不纯洁,缺乏公信力,没有战斗力,根本不可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拿“一把手”开刀,就是要把压力真真切切地传导给“一把手”,让他们在保证自身提高政治站位、改进工作作风的同时,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把环境审批、项目资金分配、环保执法、环境监测、固废管理等重点领域,纳入党风廉政建设风险点,加强日常监管,完善制度漏洞,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不断将污染防治攻坚战引向深入。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