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乡镇出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特色小镇”中,这让我不禁思考,如何做才能让特色小镇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做到让特色小镇有“灵魂”呢?
其实,“特色小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品牌定位、消费定位、产业定位、功能定位的“四位合一”特色文旅产的集合空间。更通俗一点说,小镇的“特色”在于:除了一定容量和特色的新兴产业,背后更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结合现实,却又直奔未来的新希望。只有抓住“文化”这一压舱石,才能打造好“小镇符号”,进而让小镇拥有“灵魂”。
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一种进步,是一种生长、一种发育。在当下特色小镇建设热浪扑面而来之时,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尊重当地特色乡情,尊重文化演进规律,切实保持文化定力,坚守乡土文化的本真,把握好文化复兴的方向,才能做好特色小镇。
文化定力作用于山水,彰显特色。有品味的地方需要定力,有历史的地方需要挖掘,有文化的地方需要传承,自然与人文需要高度融合,历史与现代应交相辉映,宁静而不浮躁,精致而不做作,一切自然,一切依然。
文化定力塑造生活定力,化人和民。“古之乐兮,所以化人;今之乐兮,亦以和民。”“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也是一种重要体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的功能及其效益体现出文人学士“达则兼济”的政治抱负。由此观之,人们早已熟知文化之“化人”“和民”的功能。“文化定力”有助于塑造生活定力,内化为吸引力,让更多的人才流入“特色小镇”,进一步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
其实纵观城市持续发展,成为繁荣大城历史名城,原因众多,但有几条是不能少的,需要稳定的生态环境,不能坏了天地水,需要基础性的协调的服务和治理,让人方便宜居。需要自由的文化和生活定理,让人民能够融入其中。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的要求。“定力”的本义是能够克制物欲诱惑的坚固理念和坚强意志。同理,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也同样需要“文化定力”,“文化定力”犹如“压舱之石”,给予小镇建设以定力,防止其走偏。犹如风中船帆,这样子小镇的特色建设就有了方向,不会迷失。
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特色小镇只有依托,特色地理环境、特色人文环境等因素,才能打造出具有特色产业定位、独特品牌文化、区域特色旅游、民俗社区功能等独具风格的开发项目。把特色小镇建设、旅游发展、文化产业三者相结合,小城镇建设才大有可为。如此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大有重要意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山有水有人文,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特色小镇才是好的特色小镇。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路居镇中坝社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