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健康扶贫。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统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2%,患大病和患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疾病负担重。(4月7日 人民网)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最艰巨任务,而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坚中之坚。虽然,这些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就健康扶贫工作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效果显著,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扶贫对象仅限于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还有许多困难群众看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救助内容仅限于住院治疗,不包括门诊,困难群众慢性病用药负担没能解决;定点医疗机构仅限于市级和县级,向上省级、及向下乡镇和村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能纳入;新农合、医保资金、民政医疗救助资金、公办医院的让利、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各项医改资金未能实现统筹管理,没有发挥集约效果。
“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是农村群众面临大病时的真实写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面对艰巨的扶贫任务,必须把健康扶贫摆在突出位置,以保障贫困人口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减少个人看病就医支出为中心,多措并举打好健康扶贫组合拳,全面建全贫困人口医疗机制,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因病掉队,全力助推精准扶贫。
打好健康扶贫组合拳,要构建以新农合为基础、以大病统筹为保障、以大病救助为补充、以补充保险为托底的“四位一体”的兜底保障机制。在“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方面,出台针对贫困群众的倾斜政策,大幅提高保障水平。同时,建议在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中设立专项经费,针对贫困群众,降低新农合补偿起付线,提高门诊和住院的报销水平,取消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比例和封顶线,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加大医疗救助的力度。
打好健康扶贫组合拳,要实行各项保障措施有效衔接,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措施的衔接机制,通过整合医保基金、民政资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通过签约医生,使困难群众优先享受到“家庭医生”式的医疗服务。
健康扶贫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实干推动健康扶贫,确保各项保障政策平稳有序衔接落地,为贫困患者释放最大政策红利,让他们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个人。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