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完善管理 让农家书屋“活跃”起来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29 录入:吴玲香 ]

我国现有农家书屋58.7万家,十年来向广大农村配送图书突破11亿册。12月18日在沈阳召开的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农家书屋像一座超大“图书馆”直接开到农民家门口,为6亿多农民解决了看书难、看报难问题。(新华社)

建设农家书屋,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具体要求。但在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书屋发展面临着尴尬。农家书屋如何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为当地村民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何建立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已成为当前农家书屋发展建设的重要课题。

不难发现,在农家书屋的发展中境遇尴尬:一是由于青壮年多数选择在外务工,农村出现一种断层现象,留守的多是老的老,小的小,导致平均借阅率很低,大部分的图书处于闲置状态;二是政府将农家书屋建好后交付村上使用,由镇文化站对村农家书屋进行日常指导和监督,但没有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虽然村级安排了专人负责,但基本上都是村委干部兼任,徒有机构并未发挥好实质作用。

农家书屋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声音的重要窗口;是组织开展法律、科技、卫生知识讲座,改变农民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培养文明行为,倡导社会风尚的重要场所;是开展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载体;是农民开展读书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文化素质,丰富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农家书屋管理服务体系,真正让农家书屋“活跃”起来。

为此,笔者认为,让农家书屋“活跃”起来:一要扩大农家书屋图书的多样性,确保农民愿意看,农村儿童喜欢看,要做好图书的更新、充实,增强书屋的吸引力;二要创新管理方式,配备专业图书管理员,改善阅读环境,定期按时对外进行开放,不断拓展基层阅读群体,积极吸纳留守儿童进入书屋,成为书屋的读者;三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宣传活动,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讲座培训,邀请一些种养大户或致富能人现身说法,带动大家学知识、学技术,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