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给基层小微权力滥用套上制度枷锁

[ 作者:向芹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18 录入:吴玲香 ]

9月1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62起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通报的案件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在通报的案件中,“套取村级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截留土地承包费”“骗取低保金”“贪占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等动用群众补偿款的案件30余起,超过通报总数的一半。(人民网 9月15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各项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对民生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相关涉农项目资金也不断增多。这不仅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支撑,为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创造了条件,让老百姓受益、得实惠,而且也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正风反腐成效明显,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然而,基层干部中一些腐败分子经不起诱惑,也盯上了这一块资金,打起了“歪主意”。他们通过非法截留、挪用、套取、贪污等方式,侵占涉农资金;或采取“暗做手脚”、雁过拔毛、索要“好处费”、吃“回扣”等办法,谋取私利。惠民的涉农资金“最后一公里”因此而阻塞不畅,有的涉农资金因此而流失沦为一些腐败分子嘴上的“肥肉”,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涉农资金之所以被不法分子惦记着,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农资金往往涉及到财政、扶贫、林业、农业等部门或单位,这些部门互不隶属,信息不通,难以相互监督,还有在涉农资金的支付、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以及违法成本低,让不少人“铤而走险”。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监管措施不够到位,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已成为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要想打通涉农资金惠民的惠民“最后一公里”,让涉农资金真正姓“农”,确保每一分涉农资金都真正用在农村、用到农民身上,需要规范基层小微权力,给权力套上制度“枷锁”。涉农资金牵头部门要建章立制,从机制上堵住漏洞,使各项涉农资金做到管理有序,发放有据,安全规范运行;相关部门要互通信息,并将涉农资金的发放及时给予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纪检、检察、审计、公安等部门要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加大对涉农资金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让那些不法分子付出应有的代价。

(作者地址:四川省江油市河口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