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创造人民福祉,事关稳固党的执政之基,事关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大国形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央针对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制定了产业发展、转移就业、异地安置、教育资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多个方面的专项扶贫措施,每年下达扶贫项目资金上百亿元。然而一些地方的扶贫领域弄虚作假、阳奉阴违,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工作,做表面文章,甚至对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问题时有发生。最终造成中央的扶贫资金不能精准到户,举措不能落地生根,老百姓对精准扶贫工作不够满意,甚至对一些问题信访举报,严重破坏了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损坏了党的光辉形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7月3日出席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并讲话。明确指出要强化监督执纪,严厉追责问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因此,在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我们除了要立下愚公移山之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精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外,还要强化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发生在扶贫领域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确保国家扶贫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确保国家扶贫资金一分一毫用到实处,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提高责任意识,层层传导执纪监督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予以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责任意识,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确保各项帮扶政策一路绿灯,精准到户。
找准工作定位,提升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实效。当前已经进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期,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加强对低保、危房改造、救灾救济、异地搬迁、扶贫贷款、养老保险、涉农补贴等各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严禁在各项惠农政策落实中出现暗箱操作、损公肥私、贪污挪用等行为,严禁在办理低保、精准扶贫贷款等涉及群众事务时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甚至欺压群众。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务必高度警醒,找准职责定位,突出工作重点,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从严从细发现问题。
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执纪工作机制。面对基层纷繁复杂的情况,纪检部门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定期梳理汇总问题,善于在问题中发现规律,从规律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要根据脱贫工作在新形势新情况下的不断发展,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做出分析研判,研究形成科学合理、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建立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长效机制,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