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四化三查治理微腐败可行

[ 作者:彭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07 录入:实习编辑 ]

据《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周口市健全监督机制,规范基层干部用权,给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权力划出边界,通过“四化三查”着力治理群众身边“微腐败”,成效显著,群众普通欢迎。

以前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并不太容易。究其原因,主要是个别基层公务员“雁过拔毛”不给钱不办事。由于各大领域没有公开办事制度,基层干部的权力没有受到制约和监管,干部给不给群众办事,全由干部一人说了算。对此,群众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如何才能根治这种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最大限度地压缩基层干部的懒政、怠政的空间。河南省周口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防惩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通过健全预防和惩治机制,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周口市推行职权清单化、用权规范化、监督立体化、问责常态化(“四化”),给干部行使权力安装上“摄像头”,使干部不敢腐、不能腐。健全查行政审批和执法是否合规及时、查民生资金拨付是否及时到位、查群众举报违规违纪问题(“三查”)体制,给干部岗位履职安装上“警报器”,有效防止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发生,群众痛恨的吃拿卡要等现象得到根本遏制。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隙坏”。一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看起来不起眼,影响却极坏,不严厉惩处,时间一久,就会失去民心,就有威胁执政基础的危险。遏制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不容懈怠。干部有权有责,失职问责,在履职中才会时刻紧绷一根弦。干部心中有所畏惧,行为才会有所禁止,群众对正风反腐才会有更多获得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干部用权规范化,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微腐败”自然无处藏身。“四化三查”在治理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上,可谓抓住了关键,切中要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推广性。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刘营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