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精准扶贫要避免形式主义

[ 作者:王慧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14 录入:吴玲香 ]

近日,记者下乡采访时发现,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大伤脑筋,也让贫困群众颇多怨言。多位扶贫干部表示,希望能改变传统的考核办法,让他们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田间地头,给贫困群众多出些实招,多办些实事。贫困群众则希望少摁些手印,多些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人民网7月12日)

精准扶贫,离不开真抓实干,要抓住精准扶贫工作的牛鼻子,扶在点子上,避免形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得有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扶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比数字更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要用真心,干真事,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开展扶贫工作;要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量身定制产业扶贫项目,提升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要避免“花架子”,多用“真功夫”,精准发力,做好“里子工程”。

避免形式主义,扶贫干部才能“开好方”、“抓好药”。在精准扶贫工作当中,少数干部大搞表面工作、形式主义,照几张入户的照片就算完事。这严重违背了扶贫政策的初衷,影响了整个扶贫工作的质量,冷了贫困群众的心,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扶贫干部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搞形式主义,摸清关于贫困户的方方面面,才能为扶贫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避免形式主义,打造贫困群体内生造血模式。扶贫不是给贫困户盖新房、买新家电,不停的给他们“输血”,让他们看上去似乎过的不错。扶贫工作者应该彻底抛掉这种扶贫形式主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的核心就是去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帮助他们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给贫困户输血只是扶贫的方法,而不是扶贫的结果,输血是为了更好的造血,打造贫困群体内生造血模式才是扶贫的目的,才是扶贫工作者工作的重心所在。

避免形式主义,建立科学的扶贫成果验收机制。扶贫的过程当中不能搞形式主义,扶贫成果的验收也不能流于形式,大搞“表格验收”“文字验收”。一个科学合理的扶贫成果验收机制,不仅可以很好的防止扶贫过程中的形式主义,还能更为客观公正的对扶贫工作者的工作进行评价,这就需要验收部门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完善。

实效是检验的标尺,要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走马观花等都不行。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必须以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来检验我们的行动,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出现。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东方食品销售公司)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