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重在扶下一代的智

[ 作者:齐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07 录入:吴玲香 ]

为确保如期实现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的各项任务目标,教育部、财政部6日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完善规划,进一步加快实施进度。(7月6日 新华社)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和国家发展建设的接班人,他们本该生活在无忧无虑的象牙塔中,“一心只读圣贤书”,然而在偏远的穷困地区,他们家境贫寒,困于一隅,却热爱学习,在没有良好的教育条件下仍不放弃,艰难求学。政府联合下通知、细进度、保资金、促改薄、列清单、严问责等一系列的有力举措不得不说是他们的福音,是他们脱离苦海的救命稻草,更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基础。

随着多年的脱贫攻坚,“贫困”被不断消灭在精准扶贫的热潮中,但仍有部分贫困地区受地域所限成为我国生产力进步的短板,部分贫困村民受知识所限吊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车尾,改不了“等、靠、要”的思想,找不到通往小康的道路,甚至连家中幼子都不得不提早承担生活的重担和家庭的负累,一代代只能固守那一片贫瘠的角落,无法挣脱穷困的泥沼。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扶贫先扶智,移风易俗,从根本上改变穷人思维。同时义务教育保障孩子入学,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一个家庭。作为吃瓜群众,默默回顾了下自己在接受义务教育的那些年,除了读书学习就是吃喝玩乐,甚至自诩青春期叛逆张扬,从未思考过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有同龄的小伙伴迫于生计早早退学,帮助家里分担重务,迫于无奈扎进打工的大潮……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义务教育过程中若是熟练掌握一门技术,自食其力甚至解救家庭也未为可知。政府若想真正高效实现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的各项任务目标,就要有决心列明责任清单同时更要下狠心开出执行不力的“罚单”,示之以众,接受群众监督。

知识改变命运并不是一句空话。只有加大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投入,促进贫困人口观念转变、素质提升,从思想上脱贫,尤其是注重下一代的培养,切实增强解决贫困的内生动力,有效阻断“贫困遗传”现象发生。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