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别让扶贫成腐品,标本同治才是硬道理

[ 作者:冯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07 录入:实习编辑 ]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称,今年1月至5月,山西省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503件,处分435人。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的现象依然在不断涌现,扶贫好像已经成为“腐品”,侵染了许多真正贫困贫困的地方。国家无法避免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滋生,扶贫问题之于国家,就像是疾病之于个人,如果不根治就会带来追悔莫及的恶果。所以,针对扶贫问题,就应该标本同治。

  强化担当使命,压实“两个责任”。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做好上行下效的表率作用,干部们应该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思想意识。党风廉洁建设不是一人之力就可完成,需要万众齐心,同谋扶贫民生事业。

  深化“一案双查”,强化问责追究。有时,扶贫问题的表面之下,还会牵扯出许多不为人知的暗黑勾当,打击标面的同时,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共同牵扯出最后的阴暗本来面目。

  强化正风肃纪,防止“四风”反弹。既然扶贫问题已经突出,就应该持续释放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防止“四风”问题的反弹。深化作风整治、常态监督检查、健全长效机制、力促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此四项措施应该尤其注意实行。

  强化执纪监督,坚持标本同治。“老虎”、“苍蝇”一起打,一直以来都是肃清障碍势力的坚定口号。关于扶贫问题,应该坚持城与乡、条与块、惩与防、疏与堵相结合,强化监督执纪,切实维群众利益。

  联结互联网,推进制度创新。在互联网发展的快速时期,党员干部就要由内充分筑牢积极稳健的思想意识体系,也要与时俱进,有效联结新型媒体和网络,发挥网络效应,带动扶贫政绩上升。可以通过拍摄相关正能量微电影和宣传片,以网络环境的渲染强化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建设。设置网上投诉平台和窗口,公开让更多网民能自由发声,举报真实存在的各项腐败问题,然后追溯本源,标本共同整治。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陈家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