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抓好四个路线,连根拔除基层微腐败

[ 作者:徐远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03 录入:实习编辑 ]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逐渐出现两个“物种”,一个是“老虎”,虎之凶,凶到“谈虎色变”,一个是“苍蝇”,蝇之厉,厉到“苍蝇见血”。

十八大以来,打“虎”行动不负众望,“老虎”逐渐落网,基层却“污水”横流,“苍蝇”满地,“微腐败”一度盛行,即无处不在的“蝇贪”。“微腐败”是社会的寄生虫,是公权乱用、公权私用的一种基层表现,具有行为小、行为普遍、民众对其态度暧昧等特点,这极大地阻碍着社会发展,影响着人民幸福获得感,微腐败必须及时治、长期治、最大力度治,要连根拔除。

一、走群众路线,从“微腐败”根基着手。

基层是“微腐败”的多发地、常发地,人民群众对“微腐败”接触最多,了解最清,由于人民群众的畏官心理和力量小等因素,导致一忍再忍,长期忍。故此,抓好群众路线,就是抓住了“微腐败”的尾巴,一是省、市、区(县)要组织领导好“微腐败”小组,一带一地一村进行反腐。二是反腐要暗查,暗查是关键,打草惊蛇就会导致功亏一篑,效果欠佳,让“尾巴”翘得更高。三是和群众打堆,善于让群众开口,协调群众敢开口,开口说实情,不虚报、不隐瞒。四是为群众做保障,给群众以安全感,确保能够作证人,提供材料,打开畅通性流程。

二、走举报路线,广开言路。

有“微腐败”存在的地方,就有民怨,就有民诉,诉求路线不通,群众找不到解决方案,听之任之,嘴上说说就了事,极大程度上加大了腐败欲的膨胀,要设置多样式、多渠道的举报路线,打开通路。一是成立举报接访小组,不定期到基层进行驻扎,让找不到举报路线的群众有地可诉,防止漏查“微腐败”。二是设立举报箱,随时接收民众举报信,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并处理。三是加强网络举报宣传力度,互联网遍及各乡镇各村,能够及时、快速、便捷的向专治小组进行举报,让反腐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三、走惩处路线,违者必罚必处。

对“微腐败”要零容忍,出效果。时时做到查一地,罚一片,查一个,处一个,不能拖,不能延。惩处力度要大,防止金钱交易、人情帐。“微腐败”有集群性,拔出萝卜带出泥,要注重一窝端和连根拔,让基层群众看到希望,看见曙光。

四、走思想路线,打牢思想地基。

“微腐败”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上发生变化,脱离党组织,被利益趋势,为人情所动。加强思想贯彻尤为重要,一是加强党员思想学习,定期开展党课、国家政策的学习,从源头上,深入贯彻党的思想,时刻保持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纯洁性,先进性。二是加大惩处宣传力度,要做到杀一儆百,以儆效尤。做好“微腐败”案列宣传,并进行相关会议学习活动,警示干部人员要引以为戒,增强自身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党员、干部职业素质和修养。三是自查自纠,要随时自我反省、自我检讨,找出问题进行纠正、更改,发现“微”苗头,及时扼杀。

“微腐败”是反腐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要抓稳、抓牢、抓实,对“微腐败”工作要调查深入化、惩处严厉化、思想贯彻化、工作常态化、实施长期化,形成压倒性态势,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让“微腐败”无处遁形,彻底拔除基层“微腐败”,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更加绿色、健康。

作者单位:东坡区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