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三农问题专家介绍,无论横向、纵向比较,目前乡镇工作人员都不少。“新中国成立后,乡镇工作人员呈现逐步增长的状态,大趋势并未改变。与国外比,我们乡镇工作人员不仅不少,甚至显得有些臃肿。”一个悖论出现:超编的乡镇为何会缺人?(6月28日 网易)
关于乡镇为什么总是缺人?知乎大神“神棍猫”写的《为什么每年招那么多公务员,基层还是很缺人?》已经给出了比较详尽的回答,大概是人员偏少、干活的人少、工作效率低下、为民办事能力不足、官僚风气严重、形式主义严重等等。
乡镇混虫式干部是导致乡镇缺人的一个重要因素,什么是混虫式干部?就是该新闻报道中称呼的“有个性的年轻干部”和“不少乡镇年纪大的同志”,就是那些不想多干事光拿工资的人。混虫式干部人如其名,不但浪费国家财政资源,还时不时可能给单位造成麻烦,人人对其嗤之以鼻,还不敢招惹他们,因为他们有个性、有资历。
凡事都有前因后果,乡镇混虫式干部是如何养成的?
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老实人也可能变成混虫,该新闻报道中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坦言,“这些老实骨干,大多是新来的年轻人”,工作过几年的人都知道,新人刚参加工作,有激情、有冲劲、有学习意愿,但是如果工作过3至5年,缺少一定激励机制,那么新人就可能变成混虫,尤其是事业编制干部在乡镇的仕途发展几乎为零,最多年底考评为“优秀”,工资调整多几十元,那么为什么不好好地只把本职工作干好,而偏要去让成堆复杂的工作把自己的身体拖垮了。
激励机制空洞乏力,难以燃起干部工作激情。该新闻报道,某地试图通过各种经济吃住补贴、婚姻牵线、乡村文化娱乐等留住基层干部,只能说有一定效果,乡镇机关和城市机关的待遇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城市机关的经济待遇、婚姻资源和质量、文化娱乐生活直接甩乡镇机关几条街,那么面对乡镇更重更累的工作,为什么不选择混虫模式好好看书复习考到城市机关去了。
乡镇领导行政能力低下,也可能导致干部选择混虫模式。领导就是拿主意,指方向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乡镇领导有的却是活生生的“二传手”,只知道按人头分解任务,不讲工作程序和方法,只知道开会讲空洞的口号精神和碎片的举措,从来不结合本地实际研究撰写可操作可执行的工作方案。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乡镇工作只能是干的多、错的多,那么还有谁愿意的干实事了,所以当混虫是最好的安身法宝。
不公平的关系调动直接打击普通干部的工作激情,促进养成混虫的工作模式。在全国没有大规模禁考的时候,乡镇公务员通过再次公考离开乡镇,造成乡镇严重缺人,为此,国家各级出台在职公务员禁考的政策,但是未建立从基层科学合理系统的选拔流动机制,不少有关系的、有资源的乡镇公务员通过各种手段调离乡镇,而留在乡镇的公务员既不敢辞职,又没有机会升迁,可能就会选择混日子。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