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殡期不超过3天,特殊情况经审批后不超过5天(包括亡故和出殡当天);摆放的花圈、花篮、花匾总数不超过2对(4个);出殡鼓乐队规模不超过13人;火化时,往返殡仪馆的车辆和出殡(送殡)车辆不超过5辆;丧事活动期间,平时用餐不超过5桌(每桌限10人),酒席总数不超过20桌(每桌限10人)。(6月28日《新京报》)
喜见浙江乐清市政府日前下发《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丧葬礼俗整治工作的通告》,将从7月起施行。这是一部倡导移风易俗,规范丧葬礼俗的“管理办法”。这对当前乡村随礼陋俗泛滥,村民以此为苦,但又愁于无人敢当出头遏制,乡政府出台“管理办法”确是顺乎民意的好事。按照《通告》要求,市民操办丧事需遵守“五不超”“五禁止”。若能切实落实,那将带出农村文明和谐新风尚。
众所周知,农村人酷爱面子,办红白喜事喜欢跟风攀比,铺张浪费:办一场土葬,首先是买棺木上千元、砌墓葬(屡禁不止的豪华墓)要花上万或数万元;其次是迷信消费(花钱请风水先生择日子、看坟地,至请和尚或尼姑做道场)少千元,多则上万元;再次是纸扎消费,大花圈屡屡上十个(成单数),丧葬结束后,还要为亡者烧屋——四排三间的小房子外加 “小汽车”、“冰箱”、“彩电”、“宴席桌”、“麻将桌”等许多现代电子设备,也要花费上千元;另外,孝门和亲戚要请几台鼓乐班子(也是成单数)也是数千;最后是招待消费,如今富裕的农村,筵席越做越上档次,亲戚朋友也越请越多,一般农户安葬一位老人仅主餐就要摆设50桌以上的酒席,仅此一项,花费就上数万……为此,一些困难家庭的丧葬礼俗就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了。
自“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党政干部大办红白喜事的风气得到了有效遏制,可是全国大多数农村仍然是鞭炮声声,喜庆连连,酒宴家家,宾客盈门……巨大的随礼开销让农民们不堪重负,怨声载道。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还让政府的扶贫步伐减缓,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受阻,降低国人的幸福指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在此大语境下,移风易俗已迫在眉睫了。
当然,全国各地在如何引导普通群众移风易俗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山东的基层政府结合农村实际,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把红白理事会建设作为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抓手和重点任务。胶州则制定了《关于推进红白理事会建设的工作方案》,并由各镇(街道)指导村庄修订《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今天,我们宜春市铜鼓县高桥乡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节俭操办红白喜事活动的管理办法(草案)》,这些探索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的从严治党的战略同频共振,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新的生机。
总之,移风易俗需倡导,红白喜事宜规范。全国各地农村基层政府应当积极行动,让农民们从繁重的随礼陋俗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简介:林日新,湖南省武冈市湾头镇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