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让村务微信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28 录入:吴玲香 ]

“刘大妈,你在群里反映的你家插秧灌水问题,我们到现场看了,需要把你田附近的引沟挖开一段取直才行,但这样的话就需要损坏你一点菜秧秧,你看怎么办?”“没得事,挖些菜秧秧就挖,引水才是急事”。日前,清流镇水梨村5社村民刘大玉在水梨村村务微信群里发言,反应家里插秧,上游来水小的事。没想到,仅半小时,村党支部书记骆洪琼就带着5社社长庄增松到现场进行了查看。(6月27日 成都日报)

一直以来,由于认识的偏差、作风不扎实以及工作不到位,便民服务的“最后一米”总是存在阻塞不畅,存在“近在咫尺、心隔千里”的窘境,群众也总是抱怨工作没有做好,群众的满意度不高。追根溯源主要原因为是,一些便民行动尽管开展了,但便民性、操作性较差,意识到了,服务没到;还要一些服务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老百姓不感兴趣、不愿参与,服务到了,沟通没到等等。凡此种种,使得很多便民政策往往止步于纸上、停留在嘴上,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到群众的家门口,没有到群众心里,民需民盼没能得到及时回应。

近日,清流镇水梨村5社村民刘大玉在水梨村村务微信群里发言,反应家里插秧,上游来水小的事。没想到,仅半小时,村党支部书记骆洪琼就带着5社社长庄增松到现场进行了查看。一时间,村民的小事,通过这种“村务微信”把民困民忧反映出来,微信管理员及时将村级便民服务事项、办事流程、民意调查收集等信息及时“上线”,基层干部就可以第一时间内掌握群众的热难点,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真正实现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零障碍”、干群关系“零隔阂”。

同时,“村务微信”的开通,有效实现了党和政府的声音直达百姓身边,把群众困难带回到了工作案头。顺应了民生期待,老百姓减少了怨气、增添了信任。另一方面,通过“村务微信”,也历练了领导干部的党性作风,增强了各级干部做好群众工作、为民办事的能力。

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增强群众幸福感是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所以,各级党员干部要树立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责任,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把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一件一件落实、一件一件办好,将“最后一米”铺设成为民服务的“康庄大道”。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