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林补怎能成村干部“自肥”之肉

[ 作者:蒋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26 录入:19 ]

近日,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田厝村7名村干部中的5人被开除党籍并被移送司法机关,2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7人受处分皆因该村2008年度至2014年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发放出了问题。(6月22日 中国新闻网)

收到问题线索后,涵江区纪委组成调查组,从白沙镇田厝村公益林补偿账目入手核查,查实该村村干部以虚增家庭成员为手段,套取“林补”的违纪违法案件。从查实的情况看,该村7名村干部为更多套取“林补”,有的一户虚增成200多人、有的300多人,最多的一户竟有960人。村干部膨胀成如此“大户”,着实让人讶异。

众所周知,财政下拨的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主要是为了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村干部挖空心思侵吞“林补”,不但造成老百姓拿不到应有的合理补偿,影响生态公益林建设积极性,还对党和政府形象造成严重损害。

防止“林补”成村干部“自肥”之肉,需要多管齐下,加强监督管理,堵塞制度漏洞,清除害群之马。

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村务公开,实行民主监督。俗话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要对涉及全村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一律实行公开,听取村民评议,接受监督,那些阴暗龌龊的做法必然无处藏身。就该村“林补”发放来说,将享受“林补”的户数、名单在村里晒一晒,那些每户人数达200-960人的村干部,怎会逃过村民雪亮的眼睛。

其次,要加强村干部政治思想和法制教育。加强村干部思想政治、法制、廉政和党性宗旨教育,用职务犯罪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促进村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自我约束力,使村干部增强法制观念,促进廉洁自律,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使村干部真正成为党群关系的纽带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

再则,要加强检查监督,完善监管机制。林业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要将生态公益林专项补助基金的管理使用规定落实到实处,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发放、管理、使用、监督制度。不仅要检查监督公益林的管护情况,更要对公益林补助金的发放和使用进行跟踪监督,让公益林补助金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保障生态公益林作用。

村干部是与普通百姓紧密接触、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最后一关,应当切实选好、用好、管好。否则,再好的惠民利民政策,都可能从“西瓜”变成“芝麻”,甚至化为泡影。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八一乡学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