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精准扶贫需要接地气的引路人

[ 作者:乌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19 录入:吴玲香 ]

“你就是贾洪光老哥吧,我是时侠联,是和你结对子帮助脱贫的。”6月9日,安徽省司法厅厅长时侠联驱车3个小时,来到砀山县良梨镇良梨村,走进自己的扶贫责任对象贾洪光家,商讨脱贫对策。(法制日报-法制网6月12日)

扶贫工作作为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致力于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增强人民大众福祉。“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党中央明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扶贫工作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扶贫才能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直接给于金钱物资帮扶固然容易,可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摆脱贫困,仅靠给予金钱帮助是远远不够的。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扶贫开发工作就给我们指出过“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关键是精准,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依据精准扶贫政策、区域特点、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来科学谋划,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抓落实,遵循客观规律,持续推进建立长效机制,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辛勤劳动来致富。安徽省司法厅厅长时侠联在结对子帮助脱贫工作上,能够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群众,与贫困群众称兄道弟,走进贫困群众家里,听取他们的心声,商讨脱贫对策,这样的好干部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讲话精神真正的领悟者和践行者。

时侠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沉下身子干实事,接地气放低姿态体民情,着力解决关系贫困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打通联系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勇于担当,满怀热情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让他们得实惠。笔者希望这样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装着贫困群众,常去贫困地区走走,常到贫困群众家里坐坐,常同他们聊聊,多了解他们期盼,多解决他们问题的扶贫好干部再多些,相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们必将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作者地址:成都市锦江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