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陈培毅:从投行视角看国内农业现状

[ 作者:陈培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24 录入:王惠敏 ]

  由和讯网主办,中诚银信控股集团战略合作的《中国农业创新发展资本论坛》在北京农广大厦召开。本次论坛以“深化供给侧改革?资本助力农业创新”为主题,邀请农学产业专家、金融投资大咖及新农创新先锋企业共聚一堂,首次以“金融助农”立意,以“资本”为核心逻辑贯穿全线,挖掘“新农金”——激发行业创新、促进产融结合、强化资金效力、解困市值管理。
  天风证券并购融资总部总经理、保荐代表人陈培毅在发言,从投行的视角和大家分享了他对国内农业现状的看法;同时,陈培毅还阐述了市场上大家都在做什么以及监管视角看农业公司上市的一些难题。以下为发言实录:

  大家上午好!

  提起农业,说实话五味杂陈,尤其是我们做投行,做IPO。农业公司,尤其是和种植业相关的,农产品深加工的可能好一点,凡是和农民打交道的这些企业,在我们投行都会投入比较大。为什么比较大呢?这个行业都很重视,都有情结,都有情感,每年国家的一号文件讲三农问题,确实想做。也很头疼,这个行业很难做,风险比较大,历史上发生了很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事件,好多跟农业相关。前两年大家也都知道,信达证券因为土特产的事情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包括陈化粮的深加工,平安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券商而言,对于投行而言,对于保荐机构而言是有压力的,所以很有意思。现在除了IPO,农业企业要做农业大核查之外,不是证监会要求的,券商自己也要做财务大核查,这是很尴尬的事情,这是开个场。

  今天讲资本助力农业,实际上我们在一线也和各种农业企业打交道,包括做肥料的,做种植的,做养殖的,还有做农业电商的,以及做林业的,林业种植和苗木的培养的,和各种企业打交道。我们其实感触也比较深,待会儿我们也会讲,中国的上市公司出海并购农业企业规模都很大,而且很多都是历史悠久。但是可惜我们自己没有这样的企业,一定是我们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什么问题呢?我们也有这种理解,大家都在讲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根源问题包括大家讲的规模化的问题,因为我们土地不流转。但是实际上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城郊结合部农民的失地问题,土地难道没有流转吗?也流转了,被流转到政府手里面,最终搞房地产了。但是流转下来的农民干什么呢?他们大多并没有就业,大多去打牌了。另外大家下去看一看,包括县域一级的那些所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他们在干什么呢?大多数不是在搞农产品加工业园,其实在搞房地产。这些东西的深度原因是什么?我们理解不在农业本身,而是在我们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

  为什么?大家想一想,农民一旦失了地以后他能做什么?什么都做不了,根源上还是教育问题。他失地了,如果说土地流转了,现在这两年国家在大力做这个事情。土地扭转之后干什么?什么都做不了。为什么呢?他没有技能,没有新的学习方式,没有新的就业方式。所以农民失了土地之后,他天然的有一种不安全感。大家想一想,中国没有经历圈地运动,欧美经历过血腥的圈地运用。大家想一想,一个世纪之前,最牛的是德国,讲欧盟是讲德国,贝斯曼时期的时候德国没有文盲,在德国如果不读书,你是文盲是犯法的。今天我们这个情况,我觉得不在农业本身。待会儿我们讲到种植业,讲到农业配套,包括我们的农机,所有的根源,为什么不能规模化,是因为我们阶段性的做不到规模化。

  言归正传,回到我们的主题。我今天演讲分三个部分:第一投行视角看农业现状;第二在座的都是专家,我们可以做一个掠影,看看市场大家都在做什么;三是监管视角看上市难题。

   第一投行视角看农业现状。

  这个我是从农业相关的上游、中游、下游做了一个板块图,上游是和生产资料的供应配套,农业的配套相关的。中游是农产品的生产,下游是产品的加工、运输,包括与此相关的农林牧渔。我们列了一些重点的公司,很有意思,在农业设备、化肥农药方面还是很多的,在畜牧业里面,动物和资料上市公司比较多。中游里面,种植业上市公司比较多,但是可惜的是,有一家公司,ST新赛不是种植业。

  我们讲一讲国内的上市公司,统计了一下,大概A股有200多家,占整个A股所有的上市公司里面大概6%到7%。另外一个港股里面大概有70多家的农业上市公司。比例来讲,2010年以来,上市A股企业还是比较多的。这一点其实也说明,确实农业类的上市公司这几年在大的发展。在这个里面,上市公司比较多的刚才也提了,农业、化肥业、食品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我们看一下畜牧业、食品制造业和动物疫苗行业盈利明显高于其他的行业,我想这个大家比较关心,因为农业是一个大的概念。这里是我们列了一些市值和资产的排名,当然有些不科学,包括农机方面的,比如类似于中联重科,它只是很小的一块,其实量不是很大。这一页PPT是我们列的一些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的水平,大家可以看到,总体来讲,这几年其实变化不是很大。看一下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给大家讲,这几年总体来讲变化不是很大。特别要提到的一个行业就是动物疫苗行业,这个2015年以来随着国家对于农业部调整的重点强制疫苗的品种问题,确实一些有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但是价格没那么低的一些产品,所以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看来还是很明显的。

  对于上面这些问题我们做一个总结和问题的提出。刚才也有专家讲粮食的供应结构性失衡,确实我们现在整个种植业面临最大的问题一个是分散,还有一个就是这个行业,尤其是粮食种植的下游,我们讲两个板,一个是天花板,一个是地板。因为讲粮食种植,讲深加工,面临的地板就是拖时间。上面的天花板,还有一个就是国外的行销。这里面的天花板和地板,基本上决定了这个行业很难做,种植业下面的深加工很难做。深加工很难做,那就涉及到国内整个种植业就会受影响,因为没法采购。讲到这个,就讲了失衡和整个定价机制的问题。

  农业缺乏核心基础,我们做了不少种子公司的收购和IPO。我们发现很有意思,中国的种子企业非常多,国家觉得大家水平不够,所以国家在注入资金和总资产上面做了一些限定,但是实际上这些限定没有太大的意义。大家虚构资本,虚构资产的情况也非常严重,所以这也是很多的种子企业,涉及到IPO一个很大的难题,历史问题没法消耗,确实门槛太低,太分散。所以我们在讲国际的种业巨头的时候,我们很奇怪,为什么国内整个种子这么分散?大家与其说在做种子,不如说在做育苗育种。包括我们国内的一些种类,农业类的龙头企业,实际上认识水平还是远远不够。当然这个一部分的原因也是跟我们的父系、母系的基因材料有关系,可能历史的原因,这些材料是稀缺的。因为中国的人口众多,所以农业的是吃饭问题,已经提到了历史高度,所以我们觉得,在阶段性的一段时间里面,种植业的规模化程度仍然是提高的,我觉得这一点不能幻想我们的规模化一定提高。也因为这个原因,有一些东西,比如说种业的水平,由于是农民来种粮食,他也不会要求太高。所以说大的种子企业很难快速的发展起来,因为它的需求方,农民没有那么大的挑剔,不挑剔,你一袋种比别人多卖两块钱,有可能农民就不选择,因为我不知道你的种子情况是怎么样的。农机,我们去参观的一些比较好的农庄的农机,从美国进口的,都是可以的,大概有两人多高。我们国内的正常的翻到30到40公分,它大概能翻到六七十公分,所以土地的板结化非常严重,但是像这种农机,做出来的土地当时老板给我们开玩笑讲,这才是叫会呼吸的土地。为什么?我们小规模种植决定了我们不需要这些东西,你卖也卖不掉。肥料的问题,现在国内的肥料上市公司比较多,做得太高端,对不起,农民也不会买的。所以我们觉得阶段性在这一块,还是需要一个过程。我估计下午的专家也会讲这一块,可能我显得有点悲观,还有一个过程。我们做这方面的投资,还有一个过程。

  讲了这些东西,我们怎么办?是不是没有出路?也不是,下面我们讲一些现有公司的做法和市场的做法。

  第二市场视角下大家的做法。

  我们讲上市公司,包括非上市公司的合作者,我们看到这些现象,农资相关的这些电商平台。农民的假冒伪劣特别研究,有的一袋尿素就比别人多50到80块钱,你说他的尿素比别人好多少吗?其实我们没觉得好多少,因为农民没有判断力,如果在一个人没有判断力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大家都这么选,我有这么选。所以通过这些电商,甚至做一些真品的保证,实际上消除了这些现象。

  这里慧云信息,里面讲到互联网+。实际上现在互联网,农业物联网提的人很多。但是实际上说实话,工业物联网还差得很远,不要再谈农业互联网。这个东西要不要发展?当然要发展,真正的解决了现在一些高端农业、有机农业,解决了它的问题。通过这些方式,可视化,可以采集数据,可以追溯,通过这些方式实现了我们高端农业和普通低端农业的情况,但是规模在阶段性上还是很难上的。

  大北农的猪联网,里面有一块解决了所谓的金融问题。刚才有专家提到,我们现在整个金融对农业的扶持其实是没有的,其实是挂羊头卖狗肉,就是中国的几大怪现象,农业银行与农业无关,农业银行基本上我看在县一级的网点都没有工行过。大家看到,曾几何时,农业银行的网点比工行多很多,但是后来都撤掉了,后来农业银行快倒闭了。村镇银行扶持的是农村吗?也不是,不夸张地讲,村镇银行扶持了农村的高利贷企业,没有扶持农民。关于农民的这种支持,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因为它的成本太高,正规的金融机构根本做不了,是典型的分散、单笔。但是实际上农业的金融有没有发展?我觉得有很大的发展。大家看一下,农业整体的投资虽然是一个非常慢的行业,但是就农民本身而言,他实际上真的是一个快投入、快回报的一个行业。春借一斗,秋分三斗,也是高利贷,但是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样降低成本的问题。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包括浙江他们也有一家企业,包括大北农也在做这样的事情,就是和农民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方式,怎么样尽可能的降低人们之间的沟通成本,降低这种金融的交易成本,这种方式,这种金融支持其实在全世界当中都有尝试。我们觉得尝试最成功的,也是名气最大的尤努斯,因此还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采用了小组互贷互保的方式。但是确实科技的发达,包括我们讲的物联网这些东西,随着成本的降低,确实技术的发展有可能会降低整个追溯的成本,降低和农民打交道的成本。

  这里我们列了一些农资电商,还有农业生产可追诉的,现在讲大数据,但是我觉得这些数据的采集还远远不够,这是有些农业类的从业者和互联网的结合。这两年这个行业里面也做了一些,芭田围绕复合肥做了一些,大数据、测土配方、种植,你们不是不买我的肥吗?我自己种一块给你们看,确实有一些尝试。包括现在讲到尿素的零增长,钙磷钾肥,他们也在尝试通过一些尾矿的利用。

  这两年大家看到,中国企业轰轰烈烈的收购,新希望、大康农业,包括中粮集团,其实这几十年来在做市场化尝试是最多的,作为一个央企是相当不容易的。他们在农产品全球的大宗贸易,甚至我们讲海外资源的获取,尤其是优质土地资源的获取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

  做一点简单的总结,互联网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是改变了过去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在农业方面大家在做一些尝试。我们现在去农村,到处都能够看到淘宝进农村的画面,但是那只是一个初级的交易平台。刚才有专家讲,农产品都没有,何来农产品的加工和贸易呢?我们讲到很多企业试图用互联网来做这样一个事情,改造传统的商业模式。我觉得从投资的这一块应该是大有可为的,但是需要一个耐心。

  农业的领军企业冲出海外,除了农化就是种源,从种源到所谓的农业管理,到优质的土地资源,包括北美、拉美的,甚至我们现在育种企业都会去东南亚的一些企业,这是上市公司的好处。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客观的确实有两类企业,就是所谓的三融资结构,就是海外的产业,中国的企业,通过海外的这些东西回过头来改造我们传统的企业。我们在农业谈农业领域,容易摸不着头脑,横冲直撞,最终的结果就是付出了很沉重的成本。所以现在确实有很多的海外并购,尤其是种业,不是一天两天积累的,这些父系、母系的材料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这几年因为这些事情在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他们也开玩笑,当年别人都抢我们的,我们今天只是拿回来一些而已,这是很尴尬的,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刚才也有专家讲所谓的结构性失衡,以前我们讲吃得饱,今天我们讲吃得好。其实吃得饱在今天不是问题,但是吃得好这是一个没边的事,可能还需要很多投资人和创业者想的事情。和农民直接竞争的行业没有前途,我个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农民是不追求工资的,农民赚的钱就是工资。如果你做这件事情还要给工人付工资,对不起,生态里没有这一环节。国内有一家上市公司种蘑菇的,说这个行业没法做,我在工厂里种了,他们是在地里种的,我的品质肯定比他好,因为我用的都是这种优质的麦麸。但是很遗憾,别人识别不到这个东西,最终它的价格就是比我的价格低,我只有亏损,工厂建成之时就是亏损之时,所以很尴尬。所以不要跟农民竞争,一定是有规模化效应的,一定是有更多的降成本在里面的,或者是增加科技含量在里面的。

  现代农业企业应该具备足够的加工生产能力,或者公司加农户模式,或者自己做。为什么我们讲畜牧业,大家可以看到畜牧业上市公司很多,利润很高,就是它是有可能以工业化的方式做养殖业的,这是有可能的,所以现在实际上也是这么做了。还有一个刚才大家讲,你说这个问题没有解了?大家分散种植肯定解决不了,很长一段时间确实解决不了。但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这种模式其实虽然有了三聚氰胺事件,但是在产品质量和与农民的交易成本上面是完全可以的,现在大家都这么做。

  第三农业企业上市难题。

  有几个常见问题,持续经营能力、税收优惠、历史沿革。靠天吃饭确实有问题,和靠天吃饭相关的,比如原材料供给就是靠天吃饭,农业企业波动确实大一些。经营模式,比如公司+农户,这个过程当中,很多成本是不可逆的。甚至当年开玩笑讲,雇农民去施肥,因为控制不好,农民到中途就买了地了,回过头来再拿走,这种商业模式的控制也是上市公司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土地的使用,我们国家的土地,我们的并购基金投了一家做高端苗木的,做得很好,但是可惜的是,这些苗木、花卉都种在基本农田里。大家看,现在国内的花卉企业有几家不是种在基本农田里?你种在山上可以机械化吗?不可以,这是中国的现状。这个企业决定去证监会上市,对不起,不在基本农田里做,上不了。财务规范,农业企业的问题确实是,我们在福建碰到的渔业相关的,都是从渔民手里面收,没有票据。我们在国外很多时候不需要发票,国内我们需要发票,国外需要票据就可以,但是我们不行。所以农业企业,有一些特殊想法的造假比较容易。也因为这些原因,给农业企业带来很多困难。我们自己投了一个企业做茶油生产,规模也很大,前一段时间准备IPO。这个油也很好,从侧面反映出来让我很感慨,我们的农业企业,你来给我做服务,赚了钱了我分给你,结果在我这里还很强势,这些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一个现状。所以这些问题,总而言之,大家都很了解。所以大家在投资这些企业的时候有两类,一类如果这些企业有问题,那规范好再投。第二类就要投那些不和土地打交道的企业,比如说深加工、品牌农业等等。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和讯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