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桃源县委办: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三类环境污染问题亟待重视

[ 作者:桃源县委办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24 录入:19 ]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城镇化加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加巨,不少小城镇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普遍,生态恶化趋势加重。亟待重视。

一是农药化肥滥用。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及农膜产生的白色污染,特别是以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料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是化肥施用量较大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耕地化肥施用量折纯约每公顷375公斤,而发达国家化肥施用水平约每公顷200公斤。氮素化肥过量施用,会流失进入水体,污染水源,而磷肥含有多种有害杂质,过量地施用磷肥,使这些有害物质在土壤中不断富集。

二是工业污染加剧。部分城市淘汰下来的粗放型工业向乡村转移,导致乡村周边环境严重污染,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建材等少数产业和土法炼磺、炼焦等落后技术上。据统计,乡镇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农村工业中从事汞制品、砷制品、铝制品、联苯胺等,以及噪声和振动污染的行业,由于技术工艺落后,设备简陋,管理和各种制度不健全,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允许排放标准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工业废水而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左右,每年因污染减少的粮食超过了100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其中因为农业工业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达47%以上。

三是生活垃圾陡增。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农村集中新修楼房现象较多,许多居住分散、偏僻的群众向马路边或人员居住较集中地段迁移,垃圾、污水排放量陡然大增,而环卫设施未能及时完善,引发农村环境卫生恶化问题。例如:常德市桃花源旅游管理区进行开发建设,辖区内某村民小组数十户家庭因规划需要或自身需求将原本偏远、零散的住房搬迁到临街临镇集中居住,原来只能承载几户居民废水排放的池塘、菜地突然迎来几倍之多的排放量,使得池塘水体富氧化,菜地土质污染严重。

作者:中共桃源县委办公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