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吴学安:撤县设市让资源配置更合理

[ 作者:吴学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19 录入:吴玲香 ]

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湖南省撤销宁乡县,设立县级宁乡市。此外,陕西神木县撤销,设立县级神木市;浙江玉环县撤销,设立县级玉环市;河北平泉县撤销,设立县级平泉市;四川隆昌县撤销,设立县级隆昌市。这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撤县设市”。虽说这个词常听到,但上一次集中撤县设市,还是20年前的事。而就在去年,多家媒体曾公开报道,全国有165个县撤县设市的申报材料已上报。

据媒体报道,自1997年至今,全国至少有138个县(地区、盟)明确提出撤县设想。仅仅在广东、贵州、云南、陕西四个省份,就有60多个县提出撤县设市。特别是在“撤县改市”热潮过后,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等省的县域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每年的全国百强县排行榜基本都被这三个省所占据。

不过,县改市一度引起盲目跟风,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许多地方县级市存在市区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郊比例失调,城乡概念模糊等“假性城市化”问题。并且在一些专家看来,我国一直都以县制为基本治理单位和行政单元,如果过多的县改为市或区,将会影响以县制为基础的治理制度。但借着“新政城镇化”的契机,各地重提“撤县改市”,让已经冻结了16年的行政区划调整再次回归。

因此,在这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既要有意识地简化城市设立标准,让城市数量的增长遵循合理配置资源的市场要求,更要避免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城市数量的增加。

一方面,必须遵循新型城镇化要求来推动城市数量的增加。这轮新型城镇化要求以人为本,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实现集约、低碳、绿色的发展,要求有产业支撑,这都意味着“撤县改市”不能继续走之前的土地城镇化远快过人口城镇化的老路了,而是要让城镇化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型。

另一方面,必须要以行政、财税体制推动城市数量增加。让城市回归其发展规模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的本质功能,而不能继续走以行政级别来定义城市的老路。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让不管是市管、省管还是县级市拥有更多的财税收入以及其他权力,扩展自身的资源分配权力,促进“撤县改市”改出来的新城市的健康发展。

应该说,“撤县改市”已经到了必须要重新开启的时候。但在这轮县改市或镇改市过程中,注意掌握城市扩张数量的节奏尤为必要:首先,在“撤县改市”审批过程中可以用5到10年或者更长的间隔期来推进,如此,一年增加的城市数目就不会太多;其次,要从城市群将是未来中国城镇化主体形态的考量,在几个主要城市群区域中有意识地培育更多的城市,可以在这些城市群中采取更为积极的“撤县改市”政策。而在一些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中,则应明确,在禁止和限制发展区域内,一定要严格控制“撤县改市”。

伴随着县域经济“做大做强”的冲动、大城市发展的瓶颈使“县改市”在新型城镇化的助推下重新上马,如何避免“假性城市化”、重启市镇体制改革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商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