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刘辉:创新是脱贫攻坚的金钥匙

[ 作者:刘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27 录入:王惠敏 ]

贫困是世界性问题,脱贫是世界性难题。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脱贫吹响了进军号。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对江西老区脱贫提出了新要求也寄予了厚望。在江西省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鹿心社代表新一届省委作出掷地有声的郑重承诺,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向总书记、向全省人民交一份漂亮的幸福江西答卷。

2月22日,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播出脱贫攻坚系列片第三集《“五股”助脱贫》,报道了江西省铜鼓县排埠镇永丰村脱贫路上的经验。这个村从2012年开始,村干部将兴村富民作为头等大事,决定依托资源优势,成立永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水电站、罐头食品厂、雷竹基地三个经济实体,让村集体和村民都成为股东,股份分为户头股、社会股、村集体股、道德股和长寿股五种。经过几年努力,发电机组轰鸣,电能不断外输;食品厂热火朝天,产品远销日本。村集体脱了贫,村民致了富。央视节目向全社会传递了走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永丰模式与经济:创新。

首先是脱贫模式的创新。实行股份制,村民以户头、资源、资产入股,并不新鲜和希奇。但是,将道德与长寿等精神文明与社会风尚纳入,作为股份的内容,则体现了匠心独具的智慧与创新思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即使同在一片蓝天下,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家境殷实,有的仅能糊口。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仅仅以资产与资源作为股分,势必加剧贫富的两极分化,加剧基层社会矛盾,与脱贫攻坚共同致富的政策和现实相背离。将道德、长寿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正能量纳入,让希望的梦想并不遥远,让致富的道路越走越明晰,人人能够有所作为,各尽所能同为小康添砖加瓦。如此形成了良好的村风与民风,提升了向上的精神之气,拓宽了致富的门路,降低了致富的门槛,凝聚了民心,理顺了民情。

其次是脱贫路上工作方法的创新。永丰村“五股”脱贫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村民们也疑惑过、观望过,有的甚至抵制过。虽然脱贫只争朝夕,机遇稍纵即逝。永丰村两委干部没有采取简单的说教和粗俗的方法,他们组织村民走出去,外出旅游,不是游山玩水,而是看人家怎么发展村级经济,怎么脱贫致富。俄国诗人莱蒙托夫说过:人生来是为了幸福的,宛如鸟儿是为了飞翔一般。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村民们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看到外面的农村致富之路,越走越宽,村民们心里痒痒的,一股“马上干,齐心干”的凌云壮志油然而生。此外创新分红模式,通过兑现分红,各有所获,让村民由眼红到积极参与,最后达到人人都得红利,分享村级经济红红火火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思路决定出路,理想铸就梦想,方法成就想法。永丰村脱贫的关键就是解放思想,只要思想解放了,办法总比困难多。永丰脱贫的落脚点就是让村民得到最大的实惠,只有让村民得到真正的实惠,致富与脱贫就会形成巨大的合力与行动力,就会集精会神奔致富,一心一意谋发展;永丰脱贫的最大成功点就是创新,这种创新可以复制,这就是永丰经验传播的积极意义。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江西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