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津宝坻区大杨庄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在保持原有乡村特色的基础上,汲取周边环境
资源,综合考虑“以产促改”规划理念,将适合乡村旅游农家乐一体化的产业链经济用于大杨庄村的提升与改造,既改善农村的生活现状,也提升了农村发展活力,本文以大杨庄村农村改造为例,结合乡村提升改造理论模式,针对天津市郊区农村生活的现状,为美丽乡村建设大形势下类似提升改造的规划提供思路与指导。
1 村庄概况
大杨庄村位于宝坻区(图1)南侧,宝百公路西侧,紧邻京津新城,交通便利(图2),其距离津蓟高速4、5公里,距蓟港轻轨4公里,从北京乘高铁仅有18分钟车程。
图1宝坻区与京天唐之间的区位形态 图2宝坻区便利的交通
村庄整体景观风貌单一,绿化景观极少,植物搭配不合理,大量原有绿化被改造为硬质(图3)。街巷道路景观匮乏,沿街大量的水体资源缺少水体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且经过多次村容村貌整治,属于典型的无整体规划的乡村村容村貌整治,依旧延续典型北方农村的乡土气息且过于陈旧。
图3大杨庄村原有风貌鸟瞰图(略) 图4大杨庄村村民房屋(略)
村内有常住居民130户,另有外地住户55户,人口数量达1000人,生活用水直取地下水,取暖及做饭以燃煤为主,照明线路私搭乱接,现有房屋多为村民自建房,每户自带小院,以红瓦屋顶和白色墙面为主色调,青瓦屋顶和红色墙面为点缀。屋顶材料以粘土瓦为主;墙面以烧结普通砖为主,夯土墙为辅(图4);门窗多为铝合金门窗和木门窗,房间道路呈鱼骨状,仍保留着原有建筑风貌特色,格调单一。
2 村庄提升改造的思路
2016年,天津市市农委推进产业帮扶政策,建立一村一策项目建设进度台帐, 确保70%以上的困难村形成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帮扶,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新格局。
大杨庄村美丽乡村提升改造,依据天津市乡村改造产业帮扶政策,首先是从着手打造以农村自主产业为主的农村改造新格局出发,一改原来传统的“靠”“等”“帮”思想,让村民从思想上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所在和以往农村改造的本质区别,其次,结合宝坻区外部资源优势,建立万亩水稻田、淡水鱼基地、3000亩藕田为支撑的种植基地,形成以农业集市、精品民宿、特色餐饮和家居艺术博物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格局,整体提升农村经济新动力。最后,进行村庄硬件设施的提升改造,从房屋外观、功能,道路、绿化及基础设施改善方面进行整体规划提升。
3 村庄整体规划的内容:大杨庄村美丽乡村提升改造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规划:
3.1住宅建筑
作为村内建设的主要部分,统一为现有的红色瓦片屋顶,墙体(内、外)运用白色漆墙,灰色软瓷做勒脚,GRC构件做屋脊、檐口,形成统一的色调搭配和空间布局,对于部分使用功能有所改善的房屋,在功能上打造成为对外经营的特色商业;在经营模式上,可提倡以集体公社性质,由村民集资参与投资、经营,政府支持,利润共享。
3.2公共建筑建设
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村委会、卫生所、集贸市场在内的多个公共建筑设施,充分挖掘地域民居建筑文化与传统特色,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村活动中心和戏台,利用当地传统材料—灰瓦、毛石、青砖完成屋面、墙面和镂空隔断的设计,另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满足公共建筑的使用和审美要求。
3.3基础设施
作为乡村发展生产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前提,是乡村建设的基础部分,包括对地下管网、通信电缆布置及走向的统一规划,还有雨污分流和道路扩宽硬化等各项公共工程设施的统一部署。
3.4环境建设
包括全村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公共活动空间均实现草、灌、木三层绿化理念;沿路滨水空间和亲水平台都植入绿色植物元素(图5)(图6),在净化水质的同时,也弥补乡村绿化覆盖;还有村内垃圾、污水的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等,它们对乡村起着调节气候、保护环境、平衡生态、美化村容镇貌的作用,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5)大杨庄村原有滨水空间(略) (图6)规划后的滨水空间及亲水平台(略)
4 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4.1目前,我国乡村规划工作整体比较滞后,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地区差异化也较大,所以针对大杨庄村美丽乡村的规划,体现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4.1.1规划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乡村改造没有书面系统的规划;
4.1.2乡村几次翻修后的已有建筑质量较差,主要体现在空间上缺乏区域性和整体性的综合考虑,而且房屋格局形式较为单一,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且多遍翻修在每次翻修的衔接方面存在不协调,或缺少政府规划部门整体性的指导。
4.1.3规划审批不规范:村规划需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区人民政府审批。但实际中存在未经组织审批及未按规定程序报批的问题,致使规划部门未能涉及期间的工作。
4.1.4规划执行不够严格,建设随心所欲。“一任领导一个规划”的现象较为普遍,规划的法令性和严肃性在一些地方得不到很好的执行。
4.2由于存在上述问题,所以在农村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以下后果:
4.2.1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村的建设无序,如行车道鱼骨般穿村而过;村内路面高低错落不一;随意扩建、搭建房屋,未有消防通道。村内房前屋后、街道两侧地面全部硬化,均无绿化。
4.2.2部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和有限建设资金的浪费,尤其是排水管网、地下光缆和路面修复,反复施工三次;村内墙面先后进行过三次不同位置,不同标准的粉刷;高压电线架设和弱电线缆施工,一杆多用,形成线缆“蜘蛛网”。
如果以科学合理的美丽乡村规划予以指导农村建设,则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全国各地以乡村规划为切入点,开展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也从根本上使乡村脱贫致富。
5 小结
作为天津市宝坻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型村,乡村规划改造刚刚起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面迎接整体规划新理念,新思路的推行,一面为天津市乡村建设一盘棋的村镇体系延续着天津的特色和基调。
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秉承自身河流美景、历史文脉、阡陌田园和生态林地产生的区域重点产业,以方针政策做指引,整体规划为依托,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群策群力,推动美丽乡村新进程。
作者单位: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