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莫问剑:如何破解农产品上行的沙湾难题

[ 作者:莫问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02 录入:王惠敏 ]
 

在新疆沙湾调研一天,走访近十家企业,我们就遇到了一系列农产品上行的典型“难题”——

案例一

某土鸡养殖场,养殖辽宁大骨鸡,提供存栏期分别为五月、七月、九月等的“土鸡”产品,同时兼卖珍珠鸡“鸡蛋”。目前该养殖场的成品鸡与鸡蛋主要依靠当地最大的批零市场出售。企业主有意通过电商渠道销售,但只有基本的证照,没有品牌、包装以及详实的检测数据支持;

案例二

当地最大的面粉与油脂企业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年销售额分别有二亿与一亿多元。但产品主要局限于省内的几个地级市场,出省比例不高。由于原材料基地条件好,企业主对面粉与各类食用油的高品质很自信,但产品均是粗包装与大规格,基本上适用农村地区,产品目前的利润率很低;

案例三

当地某养殖企业结合几家合作社,一年出产优质肉羊几万头。在其门店考察可以看到,产品精细化切割已经实现。但包装盒上虽然打着“绿色有机”的标识,但并没有拿到相应资质,目前主要是依靠微信渠道在销售。由于规模不大,物流快递主要依靠航空,平均每斤快递费用达到十元左右。

案例四

依托120万亩棉花生产基础,当地拥有网套棉胎生产企业四五十家。我们走访的最大生产规企业日产网套棉胎可以达到五百条,主要依靠“来单生产”的模式运作,销售价格是按重量核计。

案例五

受“倪老腌”影响,利用当地几万亩国家地标辣椒种植基础,一个创业青年推出了多款辣椒酱产品。工序以及外包装,均延袭了倪老腌的风格。目前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微商,日出单量可以达到500多份。

案例六

著名新疆“大盘鸡”就出产于这里。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当地的几家企业,都有意开发真空包装“大盘鸡”,通过电商把产品卖到全中国,当地政府对此也寄予厚望。目前这几家企业的生产,基本上都是家庭作坊式的,还是缺少标准化作业流程与操作规程。

难题

这些难题,是我前两天在新疆沙湾县调研时遇到的。这些难题也很典型,实际上也是全国各地县域发展电商过程中多多少少遇到的,我姑且命名为“沙湾难题”。沙湾在棉花、粮油、养殖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离乌鲁木齐仅二个小时车程,相对新疆其它地区来说,发展电商的基础条件也相对较好。农村淘宝入疆的第一站就选择了沙湾,1688塔城产业带也放在这里,沙湾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如此拥有天时、地利、人和,沙湾电商还是存在不少困难与障碍,这就是我所谓的“沙湾难题”。如何破解?

1、沙湾需要尽快打造一个全资源融合的区域公用品牌。

“大盘鸡”有故事,产业基础也好,但缺少品牌力的支撑;“网盖”品质好、产量也够,但没有品牌来提升价值。几家传统企业虽然有产品品牌,但并没有将沙湾的整休优势传播出去。因此,政府当集中力量,通过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为企业背书,形成区域经济的影响力。

2、网货研发与设计是当务之急。

沙湾不是没有资源,是现有的农产品“表现力”缺少电商爆款所需要的调性。不管是面粉、食用油,还是地产的大盘鸡、羊肉,抑或当地的辣椒酱,如何迎合当前“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需要,从品种品类的规划,包装设计,供应链管理,到产品故事,都需要重新梳理。

3、基于目标消费者分布,搭建全网多屏跨平台的互联网密集分销渠道

新疆是大农区,首先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还是要高度重视B2B,这是根本。这里资源丰富,需要搭建密集的分销渠道。现阶段,一是要借力于各大平台电商,二是要鼓励微商的发展,三是围绕本地化市场做足文章。在此基础上,要针对目标消费者的分布,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辣椒酱,完全可以针对1200万维族消费者来开发,“为维族人定制的辣椒酱”!利用对口帮扶的条件,在相应区域设立O2O展示厅,借助政府的资源,更好地帮助本地产品开发市场。

4、要树立“文化自信”,将区域文化的挖掘与品牌打造、包装设计充分结合在一起。

这里位于天山北坡,天山雪水孕育了这块肥沃的土地。但“天山”这一独有的地域文化并没有应用到品牌与产品的包装设计。这里紧挨着“农八师”,作为引领“开疆辟土”的农耕技术的引领者,其独有的兵团文化一样也可以借力。

5、加大中小微企业和合作社的触网力度,以“万马奔腾”之势发展当地电商。

所以,要高度重视人才培育与网商孵化,让当地更多的传统企业和合作社都能触网,形成电商的“千军万马”。生产“网盖”的企业有四十多家,辣椒企业涉及上百家,这里出产的“盘桃”独一无二,大盘鸡仅本地化日消费量达3000只以上,都足以支撑更多企业、更多人进入电商这一领域,可以通过“千军万马”形成区域电商发展的气场。要达成这个效果,政府就得下大力气抓“人才培育与网商孵化”!

……

让我们一起期待沙湾电商的明天。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县学会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