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国英:村淘3.0时代是对农村经济的战略性反哺

[ 作者:杨国英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8 录入:实习编辑 ]

当媒体还在聚焦于云栖大会上的马云讲话时,10月15日,马云却出现在了江苏徐州的沙集镇,当地的村淘项目是他此行的考察对象。马云访问村淘项目颇为低调,更少有人关注的是,阿里村淘项目正在进行可能意义重大的第三轮战略升级。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乡间的经济循环机制不畅,多年来城乡经济的差距持续拉大,而村淘进入3.0时代,极有可能意味着对农村经济的战略性反哺将拉开大幕,城乡一体化由此进入新阶段。

阿里村淘的升级路径不难理清。如果说从村淘1.0试水简单的兼职“买——卖”模式,到村淘2.0吹响“村淘合伙人”集结号,提倡回乡创业,阿里在农村电商市场的存在初具雏形,那么在当下的村淘3.0模式中,村淘则正式进入“服务时代”,“合伙人”也由此变身为“村小二”,即农村事业的服务者。这意味着,村淘在超出“买——卖”的概念之后,如今正致力于农村商业生态的构建。

从村淘1.0到2.0、3.0,是一个由浅入深,利用商业力量逐步改良农村商业土壤、培育电商软环境的过程。村淘1.0由村里的小卖部兼营,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普及互联网这种新事物、打消互联网与村民隔阂的过程,另一方面,这一阶段也是农村初步信息化的过程——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农产品走向市场的最大成本是信息成本,而电商平台在农村的应用大大压缩了这一成本,与此同时,物流方面的阻隔也在这一阶段被初步打通。作为1.0模式的升级,村淘2.0阶段开启了农村电商的合伙人创业模式,通过为合伙人提供硬件、培训、金融等配套支持,吸引了人才回流,对改善农村的创业环境、人才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村淘3.0阶段的核心是服务的系统化下沉,战略重点为建设三个中心,即生态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和文化公益中心,这个阶段的特征将是服务生态化的取向和经济反哺作用空前凸显。在农村实施这一系统化的战略,意味着阿里需要大量地投入,彻底改变农村信息化水平不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有限,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较弱的现实。这种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通过服务改变上述环境,尤其是改变人员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不熟悉互联网的环境。这是阿里将村淘3.0定义为“农村事业”、将村淘从业人员命名为“村小二”这一服务者形象的现实背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由于农村人口的生活较少依赖于公共部门,较少接受标准化的服务,欲实现旅行、医疗、教育、娱乐等相关服务的成功落地,大数据的重要性将凸显出来。

在我看来,村淘3.0模式在反哺乡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可能超出外界想象,作为创业孵化器、向生态化服务转向的村淘将担负起为基层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替代性动能、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任务。90年代,我国的乡镇企业曾风行一时,但衰落来得也同样迅速,尤其是在基层政府职能转变之后,其对农村经济的引导力则更是持续弱化,可以说,当下我国农村经济的推动力近乎处于真空状态,而这对于我国农村、乡镇的发展极为不利,而由“村淘”带来的产业机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口——阿里的村淘项目有明确的时间表,2016年为推广期,致力于建立成熟的农村电商机制,2017年是成型期,围绕智慧农村,建立完善的生态服务体系,通盘统筹金融、物流、养老、教育、健康、旅行等一系列社会民生问题,显然,这里埋藏着巨大的产业机会。

对于淘宝平台来说,农村市场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淘宝的业务发展,一方面靠作用于产业链上下游,一方面靠市场下沉,开发潜力巨大农村增量市场,而3.0提出建设生态服务体系,意味着阿里所要的并不仅仅是平面化的扩张,而是立体化的建构,未来将有可能从淘宝体系中裂变出来独立发展。

当前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被低估的,从农村人口的购车等消费需求来看,近几年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提升明显,而随着城市制造业的趋弱,劳动力回流农村也成趋势,对于村淘3.0来说,这恰是大展拳脚的土壤。对于长期服务城市经济的农村社会,反哺的经济效果也将持续显现,一个美好且长远来看有可能实现的愿景是,互联网让世界变平,最终也将填平城乡间的沟壑。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公众号 杨国英观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