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村组干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应牢记党委、政府的重托,不负百姓期望,艰苦奋斗、甘于奉献,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在扶贫一线肩起扶贫开发工作大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无论什么样的帮扶政策,都需要贫困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积极参与,都需要民族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摘掉贫困的帽子。贫困村村组干部要具有大局观念和发展意识,不断提升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笔者认为,贫困村村组干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常超规的干劲、常超规的举措,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迈进
第一,致力在解码扶贫开发任务要求上下功夫、求实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战略目标的重要地位。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总体设计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总体思路、实现路径、着力重点和推进方式,并配套出台了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专项扶贫方案,吹响了扶贫开发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冲锋号。贫困村村组干部应充分依托西部大开发、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8+8”对口援边等政策机遇,在推动交通攻坚、新村建设、配套产业发展、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村组干部是最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和百姓所想所愿的,找准全面同步小康的“短板”,从时代要求和全局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扶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准确把握推进扶贫开发的新部署、新要求,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用严的要求、实的作风抓好贯彻落实,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加速全面小康进程。
第二,致力在实现全面同步小康目标上下功夫、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我们在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决不能落下一户一人。因此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树立责任意识,深入贫困村、贫困家庭,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建立帮扶台账,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分类实施,制定贫困村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全面加快贫困地区发展进程,努力弥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
第三,致力在树立党员干部先进形象上下功夫、求实效。村组干部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头堡”,老百姓对村组干部的口碑直接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的好与坏。村组干部要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磨练意志,砥砺品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不断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要积极为老百姓就业增收想办法、出主意,大力解决农村低保、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看病难、读书难、就业难等问题,切实落实党和国家的惠民利民政策,维护好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委和政府的温暖;要把扶贫开发作为践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的实践课堂,一心为民、干在实处,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扶贫促脱贫上,从贫困地区实际出发,把扶贫工作具体到项目上,落实到为困难群众办实事上。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