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农家菜,住的农家院,到老乡果园里走了一趟,和乡村游差不多。”前不久,一批机关干部到一个革命老区,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朋友圈里晒的全是美食、美景,还有摆出来的各种优美的“劳动”姿势。一位干部回来后感慨:天天待在办公室闷得慌,下乡搞“三同”太舒服了!(7月19日人民日报)
下乡锻炼本来就是一个自我磨砺的过程,去感受生活的另外一面。遗忘城市的繁荣、机关的平淡,走到农村中,用汗水耕种粮食,住在乡村的民居里,吃普通农民的饮食,感受他们的感受,体会他们的体会,才可能对他们的生活有认知,才有机会制定出惠民利民的措施。回归自己原本的生活以后,再一次面对他们就会有感情,才会明白“珍惜”的可贵。
可是,大多数人所期望中的“三同”并未出现,与之相对应的是走秀般的下基层。打着“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旗号,晒的全是美食、美景,还有摆出来的各种优美的“劳动”姿势,这样的“三同”太舒服,太不接地气。难免质疑其“走秀”的声音,便不绝于耳起来。
笔者以为,面对这样的“三同”,一是作为制定该行动计划的单位和集体,是否应该把实干放在首位,在源头上避免“走秀”的出现。要不然就不“三同”,要不然就把“三同”这件事办实,不要事情做了又没有什么具体的收效,反而成为劳命伤财又浪费颇大的事。二是对于干部而言,下乡“三同”本就不是好玩儿的事,调整思想观念,融入农村生活,操习农事,改变作风不实的机关做派,才是“三同”的目的所在。三是从整个社会舆论层面上讲,虽然作秀“三同”很多,在异样的氛围中大家似乎有渐渐习以为常之势,也正因如此,加强正面舆论引导才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的“三同”是真正的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作秀般的“下基层”之风,还是当刹则刹吧。
作者单位: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兴隆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