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陈鑫鑫:别让思想贫困成为脱贫攻坚的绊脚石

[ 作者:陈鑫鑫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29 录入:实习编辑 ]

覃正荣认为,贫困村大多世世代代穷居自然条件恶劣的深山,当前应以改变下一代“思想贫困”状态为重点,让他们在县城接受教育、开阔眼界,一旦他们年轻时接触外界文明后,便不愿再回深山。(新华网7月27日)

现今,脱贫攻坚正进入冲刺阶段,也收到了不小的成果。但是也有文中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盘兔山村这样“扶不起来”的“老牌”贫困村,甚至还出现了“躺着当低保户”的扶贫现象,使的我们的一些扶贫工作见效甚微。

俗话说,“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可是孩子生得多才能解决贫困问题的思想泛滥,就业扶持、产业扶持、异地搬迁等扶贫的办法都起不到脱贫的效果的时候,到底什么办法才能真正的起到脱贫的效果。

笔者认为,正如文中所说,像文中盘龙村这种世世代代穷居自然条件恶劣的深山,应以改变下一代“思想贫困”状态为重点。对于有条件,有能力的贫困村不仅要注重下一代也要注重当代人的“思想扶贫”。扶贫,不仅是物质上要脱贫,精神上也要“脱贫”。

因此,在扶贫过程中,既要注重物质上帮扶,也要加大精神上鼓励;既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也要鼓舞志气,帮助他们树立脱贫的信心和斗志,提升致富技能和本领。事实已证明,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辛勤劳动来实现。只有清除思想上的障碍,激发出贫困乡村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才可能化短处为长处,变劣势为优势,才能全面打赢这场硬仗。

扶贫当先扶志,只有让贫困群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应鼓励贫困乡村群众立足于当地的特色,扶持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树立“自主扶贫”的观念,让他们学习身边的榜样,改变思想,解决“思想贫困”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国家扶贫工作真正的目的。

作者地址:四川绵阳北川桂溪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