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要立足乡村实际,以村民意愿为本,从政策、市场、法律三方面,做好七个抓手,协调各方资源,促进乡村走上持续良性发展道路。
抓乡风, 传扬“真善美”。坚持“传承好家风”、“百姓故事会”、分享“致富经”,充分发挥农村乡贤、榜样在乡村中的示范作用。
抓政策,维护公平正义。乡村干部要及时公开政务,把政策和权利暴露在阳光下,处事公正,充分反映群众建议,夯实精准扶贫工作基础。
抓市场,强化经营理念。精准扶贫要紧跟市场,走产销融合道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达到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村社集体财力做大做强、村社环境美观、村社百姓富裕的目的。
抓法律,确保治理走上正轨。依法行政、依法执政,落实村民自治,让群众自己建设管理家园,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激情。
抓结构,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反弹琵琶”,以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发展,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好规模经营、组织创新和服务保障,对症帮扶,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抓台账,增添持续发展动力。《民生台账》奠基础,《困难群众台账》找突破,《稳定台账》促和谐。三本台账,让群众知晓,让干部心系群众,关心群众,用真心真情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抓干部,助推责任落实。“群众富不富,关键在干部”。要落实领导干部包村包户制度,将党员干部包村包户纳入责任管理,群众没脱贫,责任不脱钩,从思想和行动上落实“干部群众一家亲”。
精准扶贫,关键在基层党员干部。党员干部要有百姓情怀,不忘本心,不丢本色,引导贫困群众参与,落实扶贫政策,规范工作流程,保护群众权益,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自己的‘责任田’里,主动、积极、创造的开展工作,为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新桥中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