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的农村政策一切以惠民、便民为中心,诸如种粮补贴、农机补贴、家电补贴等,另外还有为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所取消的各种繁杂的手续、规章制度等。这些在很多方面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使他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例,国家实行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战略决策,它使在城里务工的农民在就业失业、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方面,和城里人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为此,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从中受益。在户口登记方面,因原来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无医学出生证明、无收养手续而事实收养、宣告失踪等各种原因仍未登记户口的人群,可以享受新政策而顺利进行户口登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值得商榷。以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为例,原来农村人口办理户口迁移手续,都是先有迁入地村委会的准迁证,然后由迁出地村委会出具户口迁移证明信,再到迁出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最后到迁入地落户。这样做虽然有些麻烦,但双方都清楚自己村少了多少人或多了多少人,年终汇总,能精确知道自己辖区的人口总数。某村民是不是自己辖区的居民,对其该不该负某种责任,尽某种义务,村干部心知肚明。另外,村委会每三年一次的换届选举,某村民是不是本辖区的选民,有没有权利参加本辖区的选举,村干部也需要掌握底数。但现在的状况是,一些村民想迁户口,可以不通过当地村委会,有的地方实行户口“网上迁移”,直接在户口迁入地办理户口迁出、迁入手续,无需再到户口迁出地办理户口迁出手续。如此下去,村里的人员迁出情况,村里根本没有记录,村干部也根本掌握不了情况。
为了方便群众,一些地方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界限,于是原来的非农业人口以种种理由纷纷迁回原籍。凡迁入者刚开始都约定只是挂靠,不与家人发生利益纠葛,但日子一长,人们对该村民什么时候迁入,印象模糊了,赶上村组有红利,到底该不该享受这份红利,也是拿不准,为此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而有的农业户口人员迁出,当事人的这一份土地和果树,仍由迁出户继续经营,而迁入户却分不到土地和果树,导致矛盾积存。
农村人口申请宅基地,政策规定“一户一宅”,但有的人为了达到目的,想方设法拉关系,根本不符合分户标准,照样办理。最典型的事例:一对老夫妻,一个单身弱智儿,本来三口之家根本就没有理由分户,可人家偏偏就走动关系,也分成了两户。目的是在可能的情况下申请宅基地,或村里有以户为条件的福利时能分得一杯羹。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完善很多配套政策。推动人口管理创新,建立相适应的人口统计制度。同时,完善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政策,重点应关注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宅基地的审批,社会保障机制,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外来人口的就近入学,卫生计生保障机制等,使之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乡镇论坛》2016年5月上旬刊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