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基层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好转,但一些机关单位人浮于事的情况比较明显。有些干部在晋升无望的情况下出现了“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平平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浑浑噩噩混日子”、“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求不落尾,不想争先进”等不良心态。2015年6月起,岳阳市针对少数干部中存在的干事缺激情、工作缺压力,以及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打出一套干部激励、监督、问责的组合拳,在当地基层党员干部中产生了震慑作用。(7月14日 新华网)
随着中央反腐纠风态势日益趋紧,对官员的约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再加上在网络助推下,监督官员的眼睛越来越多,有些官员认为自己的福利减少了、行动不自由了、用权的紧箍咒多了、违规的成本变高了,既然“为官不易”索性就“为官不为”;有些官员想着风声紧、动静大,干脆躲一躲、收一收,“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信奉为官少为;有些官员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中央的各项作风规定玩变通、穿“马甲”、打折扣,自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专门“另搞一套”,为官乱为。
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八项规定等禁令,防的是腐败,管的是风气,治的是混乱,归根结底还是要为官员俯身为民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是通过匡扶正气、正本清源,去减小不良风气对官员作为的阻力,让官员可以更大刀阔斧地践行为民之策,造一方之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实干。无论是面对急难险重的艰巨任务,还是面对突发的棘手难题,只要党员干部积极工作、主动作为,就都可以迎刃而解、妥善处理。倘若党员干部意志消沉、消极被动,甚至是摆出“为官不为”的消极姿态,即便是再小的问题也终究不会自己消失,有时甚至会累积变异,产生更大的问题,造成更为恶劣的后果。
古人云:“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政府官员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即便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也是一项基本的政治伦理要求,是立身之本、从政之要,更不要说在21世纪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和社会,能够容忍官员拿着人民的钱,却不为人民办事。每一个官员都应该牢记,人民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所以要时刻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做一名能干事、敢担当、有作为的官员。
“为官避事平生耻”,能干事、敢担当、有作为,这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要,也是评判一个党员干部思想境界高低的标尺。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否则,啥也不能,为啥选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应该是一个鼓励大家认真干事的环境,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营造干事氛围,让“无为”者“敢为”;要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突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模式,实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真正识别出肯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并予以大力提拔重用;对怕出事、不干事的太平官予以问责和坚决调整,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观桥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