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今日刊登了,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韩庄村两委干部违纪问题剖析。(来源于人民网)
“只考虑到村干部在基层比较辛苦”所以“借外出考察的名义让大家出去放松放松”?虽然涉嫌违纪的村干部已经被执纪问责,但相关的网络热议和质疑却此起彼伏。明明是“外出考察”缘何成了“公款旅游”?又是谁在组织实施?又经得了谁的默许?缘何上级乡镇纪委和党委没有劝阻和制止抑或根本就是在纵容?
问题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想来“外出考察”何等“高大上”?在大部分的常识中,只有级别到了一定层次的领导干部才有“外出考察”的职能和权力,旨在从别处取经。然而,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不少地方基层的村干部也玩起了“考察”。只不过,有的是真考察,真心从他处取得真经,改变家乡的面貌,为乡亲谋福祉。有的是假考察,以“考察”之名行公款旅游消费之实。真考察,自然会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因为这是必要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只要不是太频繁花销太高,一定范围、一定次数、一定规模的外出考察还是十分有价值和意义的。
假考察,自然要被群众唾弃、检举。且不说借考察之名行腐败之实的无耻伎俩,但就论一伙连官都称不上的“村官”跨省远距离外出考察,一半的时间有模有样的参观学习,一半的时间借机到各大名胜旅游,其费用数万元计,都以白条入村账报销,更无丝毫监管、审计制约。一则如果是考察费用由村里支付,似乎还说得过去。但公款旅游明显违纪违规,还能入村账报销,实因村一级的审计和上级乡镇监管无力或虚设。二则如此大摇大摆的公款旅游,岂能瞒过群众雪亮眼睛?事实上,此案正是当地纪委接到当地群众举报反映涉事村干部收入不公开、任意挥霍公款等问题立即立案展开调查的。
村干部外出考察咋成公款游山玩水?事实上,近年来媒体曝光的类似违纪案例不一而足。一些领导干部,畏于十八大以来的规矩纪律严了,不敢公开公款吃喝,于是变换花样,以种种看似合规合理的名目,或曰外出学习考察,或曰学习培训,暗地里大肆公款消费,虚报多报发票,从中捞取“油水”。殊不知,这种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的拙劣伪装岂能瞒过群众灼灼的监督法眼?三年来,随着反腐肃纪深入人心,反腐已经成为一项全民自觉参与的社会行为,只要有群众的地方,就必让腐败和违纪难以遁形,只要有权力的地方,便有群众的严密监督。借学习考察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坏的是党和政府形象,损的公家利益,伤的是民心民信,这股歪风必须刹住,相关的问题责任人必须被从严依规依纪制裁,以儆效尤。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