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刘开明:基层干部当有韧劲方能激发人民群众的干劲

[ 作者:刘开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30 录入:实习编辑 ]

随着我国人口城镇化率的稳步提升,农村青壮年群体守家“不力”的现象普遍存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土地撂荒等现状在农村越演越烈。如何抓好“农民接班人”、如何让留守老人儿童多些陪伴少些牵挂、如何解决好农村发展难致富难等瓶颈问题是有效实现全面同步小康的关键所在。作为基层干部,如何发挥好干部的“韧劲”,如何在工作中取信于民,不断激发群众的“干劲”是当前大扶贫背景下乡镇干部用心、用情、用智慧服务好群众的支撑点和落脚点。

基层干部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争做合格党员。“十三五”是全国上下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从产业结构调整,到城乡一体化建设,再到精准扶贫全面实现同步小康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不断出台,促成“三农”建设力度不减、热度不退的态势。如何抓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如何提升廉政型和服务型政府形象,是关乎党的根基稳固、维护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关键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新一届领导集体,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从严从实抓好作风建设,持续不断地回头整治“四风”问题,要求广大党员向“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看齐,确保党员干部在守纪律、讲规矩上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基层干部必须坚持负责任有担当,争做群众“勤务员”。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服务群众最直接、听取群众意见最广泛,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做到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能接受,考验基层干部的不仅仅是将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和后期管理跟踪到位,同时还要心平气和地听得了群众的“怨声”和“怒气”。随着基层干部队伍年轻化,导致农村工作经验明显不足,说群众话、解群众事、化群众难成为基层年轻干部一道急需越过的门槛。习近平总书记以亲民之举赢得民心,以自信大气、从容淡定、沉着稳健、求真务实博得赞誉,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年轻干部必须认清自身地位、掂量自身重量、摸准自身能力,与基层群众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坚持以谦卑的态度向群众学习工作的方式方法、向群众教授先进的知识理念和政策法规,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时代感用心服务群众,努力做好群众身边的“勤务员”。

基层干部必须坚持有韧劲担使命,激发群众出干劲。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这是基层干部逐步融入城镇化浪潮的一种趋势。干事业没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做实的。乡镇工作也是如此,条件艰苦工作繁重,没有吃苦耐劳,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决心、毅力也是干不好的。农村工作需要干部下得去、守得住、吃得苦、干得实,需要干部能钻到百姓心坎里倾听心声,了解和懂得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才能听到农民的真心声,才能用活农村政策,做到服务群众有的放矢,实事求是,不乱弹琴,避免拍脑袋决策,损害农民利益,做到守土尽责,勇担使命。

基层干部唯有坚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干群众之所盼,从严从实加强自身作风建设,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以实际行动彰显先锋本色,打造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坚忍不拔的工作韧劲,更好地激发群众主动谋发展的干劲和闯劲。

作者单位:贵州省镇远县大地乡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