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赵利伟:领导干部互联网思维不能缺位

[ 作者:赵利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05 录入:实习编辑 ]

4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

在信息化加速推进的今天,网络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我国而言,网民人数已经超过7亿,互联网日益成为解群众诉求、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渠道,欲图绕过互联网谈党的群众路线也就绝无可能。而要在网络时代下坚持群众路线,对领导干部而言,就是要树立“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群众问题。

要掌握互联网的方式,务必了解互联网。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就客观而言,很多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由于互联网设备、技术、人才极度匮乏,全面认识互联网的条件尚不成熟。而在主观方面,则是一些领导干部对互联网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影响和巨大前景。而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实施,客观条件的制约必将逐步打破。在这种情况下,主观因素就变得尤为重要,对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转变观念,树立超前思维,敢于主动“触网”,努力汲取互联网知识,在长期处理网络事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题思路。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的方式”呢?笔者认为,互联网的方式归根结底就是要掌握网络话语权。一方面,作为网络参与者,话语权越大,其反映的问题也就越能得到关注和解决,公众就越愿意向其表达诉求,也就越能代表民意。另一方面,网络世界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世界,形形色色的信息充斥着整个网络空间,而唯有让正确的、理性的、真实的声音得以弘扬,才能消弭错误的、偏激的、虚假的言论所带来的恶果,这也就督促着党和政府必须要牢牢把握住话语权。

“话语权源于公信力”。不管掌握多少网络媒体、拥有多少“网络大V”,如果不能心怀公正、以最客观的视角看待问题,没有代表广大公众的意见,都不可能拥有话语权。因此,每一个为政者,在处理网络事务时,就必须要从群众的角度、全党全局的高度出发,始终坚持客观公正,才能引领百姓意见、表达人民心声。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作为领导干部,万不可躲闪回避,唯有积极适应、主动出击,掌握网络世界的游戏规则,方能让互联网成为凝聚人心、汇集民智的平台。

作者单位:四川身古蔺县二郎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