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国之根本,民之根基,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但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投入少,公共文化利用率低,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至今得不到有效解决。公共文化的回归、文化创新及文化体制的完善成为当务之急。
公共文化服务由原来的兴盛到现在的衰退,由曾经的辉煌到现在门庭冷落,少年宫也不再是儿童的“成长乐园”。公共文化的退后已经影响到社会文化的发展。只有真正做到文化回归,创新文化,完善文化体制才能使公共文化真正“活起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指数。
公共文化的回归,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全民参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投入少,财力薄弱,文化场馆利用率地,光顾者寥若星辰等问题是文化事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让公共文化回归要加大人力、财力、物理的投入,增加惠民项目,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使得文化更加“接地气”,真正做到全民参与。
公共文化的创新,要坚持科技先行,做到“为民服务”。一些文化场馆已经由公益性变成市场化,少年宫由儿童“成长乐园”变成严肃的“第二课堂”,加之管理缺失,很多文化场馆功能定位严重扭曲。创新公共文化可进行文化项目外包、采取购买式服务、实行社会化运作。例如文化宫、图书馆的建设等,可通过正规程序采购专业的公司进行项目外包,不仅提高公共文化效益和利用率,也使得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让公共文化切实为民服务。
完善公共文化体系,要坚持转变职能,做到“与民共乐”。在创新公共文化的同时,一定要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对于外包服务提供方要只做“裁判员”,不做“运动员”。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促使服务提供方提供优质高效文化服务,引进第三方监督机制,让群众参与监督,确保购买式服务做大化做到群众满意。
回归不是墨守成规,创新不是失范冒进。公共文化的回归、创新与完善体制不是政绩,也不是样板工程,应到落到实处,做到细处,才能真正让公共文化服务于民,改善群众生活,增强文化涵养。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城乡规划和住房保障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