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养生
原始农业阶段,人们驯化动植物是为了整个部落的生存;传统农业时期,人们种植作物,养殖家畜是为了家庭的富裕、国家的粮食安全,战争的需要,即国富民安;现代农业时期的农业的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商业化农业,农业的产出物自己享用的很少,农业生产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农业表面上是一种个人或企业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公共的粮食安全行为,所以,农业不可避免地要出现问题。
粮食(食品)安全问题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总量的不足;二是品质上的安全危机。品质上的安全隐患是:种植业中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物品的应用、以及转基因作物品种的安全隐患;二是养殖业中抗生素、促进生长剂等物品的滥用;三是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添加剂的使用。这些都是危害人类生活的大事,也是人类健康长寿的最大敌人。
我们谈论农业与养生不仅仅是从食物安全的角度去探讨,也是从生态环境、动植物品种、中医药等本源方面去探讨、研究解决现代农业、现代生活带给我们的危机与困惑。
现代养生新理念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内篇》(成书战国中晚期)之“养生主”篇。所谓“养”,是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的意思;所谓“生”,是生命、生长之意。
当下社会,我们一提到“养生”,大家首先就会想到中医养生,再次,就是街头巷尾的各种女性养颜美容、SPA足疗养生等。其实,真正意义的养生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健康长寿,根据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来保养身体(身、形、有机体、肉身、色身等)以减少疾病,从而增进健康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心灵)追求。通常情况下,我认为人类的养生分为四个阶段。
养生的最高境界
现代人对《黄帝内经》养生的主张总结归纳为:
1、顺其自然;
2、健康长寿靠自己;
3、天人合一。
与《黄帝内经》的养生主张相对应,我把养生的形式归纳为如下几个方式:
食养、药养、环境养是属于“顺其自然”的范畴;性情、睡眠、劳作、起居、饮食(规律)、运动等属于“健康长寿靠自己”的范畴;遵循“四季、五行、阴阳、天干地支”的养生属于“天人合一”的养生范畴。
农业与养生
农业(Agriculture)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这是人们对农业的定义。
农业养生是自然养生的一种形式,农业养生是现代人类养生之根本。这是因为农业是食物之源,食物是养生之根本,没有“根本”何谈养生?所以说,不管是中医也好,西医也好,离开了“吃”是谈不上养生的。
另外,现代中医养生的药材、食材,都是通过农业的生产方式种植出来的,农业种植技术的好坏(标准),决定药材是否为“道地药材”、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多少的关键。
农业既然是自然养生的一种形式,那么,养生农业都包含哪些生产内容呢?
从图4-4可以看出:农业生产体系是由动植物、菌藻类(微生物)组成的,通过这个体系,我们可以获得植物源、动物源、菌藻类(食用菌、海藻等)食品。这些食品都是经过祖先冒着死亡的危险以身尝试换来的,它们构成了我们活命、健康的根本。
人类现在应该做的(过去丢弃了的)就是要找回那些最具养生时效、最具能量养生物种,通过物种生产出食物,再通过组合配伍,达到最佳养生目标,也就是农业的最终目标:“吃什么?、给谁吃?、怎样吃?”的问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九派开元智库机构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