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恋洁:不要放任扶贫路上的假

[ 作者:李恋洁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8 录入:吴玲香 ]

今年的“3.15”晚会,“饿了么”“火”了,坐实了“黑作坊”的罪名;“车易拍”苦了,价格欺诈可能会受到法律追究;“毒二维码”糟咯,继续骗人的把戏怕是再也行不通了;“电商刷单”惨了,可能消费者在购买网络产品时“卖家信誉”和“成交量”将丧失可信度……看着“假”被曝光,不少消费者大吃一惊,身边的“假”真是无处不在。然而无处不在的何止是这些上了“3.15”晚会的“大咖”,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从全国各地进展情况看来,这条路上的“假”,损害的可不止是部分消费者的利益,它将撼动全国人民的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过“精准扶贫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可想而知对于精准扶贫要求的“真”是“硬性指标”,绝非“走过场”。“广西马山县事件”的曝光相信给扶贫干部敲了警钟,在精准扶贫的路上参不得半点“假”水,“看假贫”,“扶假贫”,“假扶贫”是一个连贯性动作,他将“虫蛀”我们2020年的总体目标,必须坚决预防。

“看假贫”敷衍了事,埋下“祸根”。精准扶贫,就是要准确找出贫困人口,搞清楚致贫原因,再逐户对症开方,制定帮扶措施。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找出贫困人口,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等严格的“识别”程序最终确定对象,整个程序看似严密,然而人为的“自由裁量权“太大,很难达到“精准”的要求。群众评议夹带私人感情,走访入户不落到实处,公示公告走形式,自然而然的“假贫”也就应运而生,这也将给今后的工作指明错误的方向,“靶”放错地方,剑也跟着“射”,最终将会偏离重心。贫困人口流动性管理,靠的是“人治”,要想看到“真贫”必须增强扶贫干部的责任心,真正“走下去”,而不是站在高处“指点江山”。

“扶假贫”早早脱贫,胡乱“施肥”。相对于“看假贫”,“扶假贫”就是一个滋生产物,同时它还有一些自身的成长因素,如:“关系户”、“低保户”“上访户”等等,都培育着“扶假贫”的现象,还让他生根发芽。政府本想着为贫困群众“开小灶”,结果却养肥了少数个人的“膘”,“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背离人民群众的做法,迟早要被不留情面的“刨”出来。真正贫困的群众没有被列为“精准”对象,自然脱贫得快,本来人家也是不贫,顺便沾点政策的“毛毛雨”,可能大部分人还享受的理所当然了。而扶贫过程中“乱施肥”“扶假贫”已经注定了颗粒无收,如今也只是跟着政策在走规定动作。对于这样现象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记住真正让干部”阳光扶贫”、“精准扶贫”,采取深入巡察暗访、基层调查,建立群众、媒体及时监督举报渠道来规避。

 “假扶贫”走马观花,收获“恶果”。相对“看假贫”、“扶假贫”来说“假扶贫”更是对精准的“践踏”。“精准脱贫,不落下一个地区,不落下一个民族,不落下一户,不落下一人”,这是脱贫工作的硬性指标,不是靠做做表面功夫就能够完成,不仅要脱贫全覆盖,还要形成长效机制。千万不要想靠着在扶贫工作上沾点政绩就逃之夭夭,工作不做实,贫困群众不脱贫,天天坐在办公室“粘贴报告”、“捏造数据”来蒙混过关,那样只能自欺欺人,最终“摘官帽”的恶果只能自己扛。扶贫干部更要实干,确保精准,真真把“扶贫”当做事业,“群众”当成家人,带领贫困群众奔小康。

笔者在这里也仅是给扶贫干部“舒舒筋”、“动动骨”、“敲敲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上下一心,齐聚力量,让 扶贫之水真正浇到穷根子,提高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能力,培养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意识,增强贫困群众内生的发展动力和活力,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完成总书记代表党对全体中国人民的承诺。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