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刘国栋:农业的起源都离不开“吃”

[ 作者:刘国栋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8 录入:12 ]

原题:农业的起源都离不开“吃”,农业的起源都是选择食物

摘要:中国的传统农业中的种植农业起源是三条线平行发展模式,而中国的养殖农业起源则是以养羊、牛、马为主导的游牧模式与农耕区分散的养殖模式。

历史学家们在探讨农业起源问题,主要是从两方面着手的:一是通过考古:即研究古人遗留实物及化石;农业大约起源于一万两千年前左右。二是民族学:即研究现存原始部落的状况,进行分析推断。

一、农业起源的几种说法

1、发现学说(20世纪60年代):采集狩猎偶然发明或发现(动植物、微生物)——形成农业经济。

2、人口压力学说(美国博赛洛普E.Boszeruo为代表):人口增长造成食物短缺,人类所以要开辟新的食物来源。

3、最佳觅食理论(海登B.Hayden提出):人类要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的种类。

4、农业起源模式(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罗耀):人类从最初的简单狩猎,到学会广谱采集,再学会集中采集。

无论是哪一种学说,农业的起源都离不开“吃”,农业的起源都是选择食物。

二、说一说世界主要农作物、驯化动物的事儿

考古学目前的资料和证据:1、驯化动物、植物的原因:气候变化、人口增长、食物供应紧张。这也和中华农业祖先的有关农业发明和发现相吻合。2、最早驯化区域:西亚、中东、北非、南北美洲。从起源地区的地形、气候的多样性、季节移动来看,这个地区大约处在地球的中纬度带、平原、有河流的地方。

刘国栋:农业的起源都离不开“吃”(图1)

考古专家公认世界上有四大农业起源中心:

西亚农业起源中心区,起源的农作物有小麦、大麦、黑麦、豆类等,驯化出山羊、绵羊、牛;

中国农业起源中心区:起源的农作物包括水稻、谷子和糜子两种小米、大豆、荞麦等,驯化出家猪、鸡、狗;

中南美洲农业起源中心区:起源的农作物有玉米、花生、马铃薯、红薯、棉花、南瓜、西葫芦、辣椒及多种豆类,驯化出驼羊、荷兰猪;

非洲农业起源中心区:起源的农作物有高粱、两种非洲小米,驯化出毛驴。

刘国栋:农业的起源都离不开“吃”(图2)

刘国栋:农业的起源都离不开“吃”(图3)

刘国栋:农业的起源都离不开“吃”(图4)

早期动植物的物种传播是无国界的,人类利用自然的成果是可以共享的。而今天,世界性的物种的传播受到了各国政府及农业垄断公司的保护和限制,这种限制对世界物种的传播和生物的多样性无疑是有害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如,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争议)。对物种传播的限制,表面上是保护了某个区域、国家的特色物种,实质上限制了生物种群繁衍和人类食物种类的扩大,甚至是全球的食物链安全。

三、中国及世界农业的起源

中国的传统农业中的种植农业起源是三条线平行发展模式:一是以种植粟和黍为特点的北方旱作农业的模式;一条是以种植稻谷为特点的南方稻作农业模式;还有一条是以种植块茎类作物为特点的华南地区原始农业模式。

刘国栋:农业的起源都离不开“吃”(图5)

而中国的养殖农业起源则是以养羊、牛、马为主导的游牧模式与农耕区分散的养殖模式。

世界的农业共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刘国栋:农业的起源都离不开“吃”(图6)

1、每一个阶段所对应的是生产力(生产工具)的进步;

2、人类居住的地球上,现在仍然存在原始农业的栖居地,尽管生产方式很落后,丰富的食物资源仍能养活他们。养生是人类生命的原始活动,不是人类的文明进步程度的必然产物。

四、中国“农业”文字的起源演变

文字是人类族群的社会活动、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记录,每一个文字的出现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我们从现存的甲骨文字型里,还寻找不到“农”字相关的甲骨文字形。

1、金文中的“农”字如下结构组成:

刘国栋:农业的起源都离不开“吃”(图7)

金文“农”字会意田作的规律,篆书农,会意种植、养殖的规律,这两种字体农字的字头部分由只包含草木,向包含农耕和养殖发展了,但是,代表规律之意的“辰”部首却未发生变化,这说明周人清清楚楚地知道甲骨文、金文每个字符的含义和构字原则,而且,也说明农字并不是已进入农耕文明的商代的产物。

農,耕也。—《说文解字》。按:耕必作于辰,故从晨。古代的“农”字有多种写法,例如,农字又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从“晨”省(日),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金文是从田从辰。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说文解字》中“辰,震也。三月,陽气動,靁電振,民農時也”。甲骨文中的“辰”字本意为双手持石器砍伐林木也。

刘国栋:农业的起源都离不开“吃”(图8)

2、小篆中的“业”字

小篆中的“业”字属于象形字,从丵(zhuó),从巾丛生草。大版也。本义:古时架子

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大板,大业。

3.“农业”一词的来源出处:“农”与“业”合起来,最早见于《亢仓子·农道》:“古先圣主之所以理人者,先务农业。”

农业较早含义: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1)耕作土壤、收获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科学和技艺;

(2)生产对人类有用的动植物,以及在不同程度上配制供人类使用的产品及其处置(如通过销售)的科学和技艺。

通过对农业的起源、“农业”文字的来源的考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农业”文字的产生晚于”养生”二字产生,在甲骨文里目前还没有找到“农业”二字。先有“养生”,后有“农业”。农业是为“养生”服务而形成的“集中采集,作物驯化”产业。

五、西方“农业”文字的起源与演变

一般认为希腊字母乃西方所有字母,包括拉丁字母的始祖。其实希腊人的字母又是从腓尼基人那儿借过来的。

农业的英文是“Agriculture”,在腓尼基字母表中字母A读如aleph,写起来形似字母V,中间再加一横,代表牛头或牛角,以后希腊人将它倒过来写。对于古代腓尼基人来说,牛意味着财富,吃、穿、耕作都少不了它。这也许就是A被列为第一个字母的缘故吧。

刘国栋:农业的起源都离不开“吃”(图9)

第二个字母G,在古代腓尼基语及希伯来语的字母表里,G是描摹骆驼的头和颈之轮廓的象形字母。g象人的前腿,故表示“走路”,所以有go(走,去)一词,即前腿(g)走(go)在圆圆的地球(o)上。

第三个字母r是火苗状,gr是指让火苗跑起来,象征古人的刀耕火种。例如,great中的eat是“吃”的意思,所以great是“耕地”和“吃饭”这两个意思的组合,对古人来说耕地和吃饭当然是最大(great)的事情。另外,“gr”合起来都代表草在生长的样子。

i源自腓尼基语中叫做yod/yodh的象形字母,该字母被认为代表人的手指。

Culture:n.文化;[生物学](微生物等的)培养,修养,养殖。vt.培植,培养。

通过对西文(英文、希腊文字)的来源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文字的起源也与农业、农耕生活息息相关。西方的“农业”文字字源与字义与中华民族异曲同工。农业是全人类“活命”的本源,文字的发明与人类的生命、生活切切戚戚相关。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九派开元智库机构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