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石秋:免费教育为精准扶贫添动力

[ 作者:石秋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1 录入:吴玲香 ]

教育自古有之,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在当今社会,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水平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先进、国力是否强盛的最重要的标尺之一。“十三五”期间,陕西将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即从学前1年到高中3年实行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对接精准扶贫”再次成为众多两会委员口中的热词,究竟如何让免费教育成为精准扶贫的助推器呢?

有人说精准扶贫和免费教育是两码事。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认知理解,殊不知“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我国整个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贫困的根源在哪里?贫困人口中,往往是因为绝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或受很少的教育,缺少教育缺乏知识成为了农村贫困人口在穷困潦倒中挣扎煎熬的最主要原因,生产能力和自身素质的低下导致他们没有获得社会平均收入职业的机会。他们生活清苦,没有能力支付大量的金钱让子女接受教育,上不起重点学校,交不起昂贵的补习费用,只得勉强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寒门难出贵子”也就成了必然。于是,孩子们丧失了改变自己的“跳板”,就要沿着父母贫困的老路继续前进,在贫困的“泥潭”里无休止地挣扎,陷入因愚而贫周而复始的怪圈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扶贫不能只靠“补贴”和“援助”,而要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增强其“造血”能力。因此,要解决这部分人口的贫困问题,关键在于发展教育。只有实施精准的教育扶贫,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失学,才能保障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扶贫的道路上掉队;只有实行免费教育改善办学条件,让贫困家庭孩子不仅能上学,而且能上好学,才能打破寒门难出贵子的“魔咒”。只有免费教育对接精准扶贫,才能让贫困家庭子女有更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只有通过免费教育向他们传授知识和技术,提高其劳动技能、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拥有一技之长,也才能改变他们的劳动形态;只有接受更多的教育才可以为他们摆脱贫穷创造一个比较平等的起点。也只有通过教育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进而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