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赵涓:刘书记致富新技能,你get到了吗?

[ 作者:赵涓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6 录入:12 ]

仅用10年时间,他带领大家发展花生、红薯、烤烟三大产业,让全村人的腰包鼓起来,把一个后进村建设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样板村”;他始终把村子当成“家”,把群众放心上、当亲人,用真心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每次村“两委”换届选举时他都满票当选,先后荣获“铁岭市优秀共产党员”“铁岭市特等模范”等称号。大家都说他是劳动村里的“好书记”(2.22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劳动村区域面积24平方公里,有2.2万亩耕地,3200口人,论规模在全县也是大村。可10年前的村集体却欠外债80万元,致富无产业,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当时的这一切,俨然一个“烂摊子”,但是刘支书却“恋”上这个村,以“村情虐我千百遍,我待劳动村如初恋”的工作态度,秉持着“求实、求细、求效”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的推进工作开展。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把“恋村上瘾”的刘支书当对比,才发现:他“不图名利,只图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情怀感是他前进路上的“发动机“,他“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的幸福感是他面对困难时压抑心情的“粉碎机”,他“当老百姓的利益与党员干部利益发生冲突时,党员干部必须让利群众!”的境界感是他面对诱惑时的“隔离墙”。李书记的为民情怀,是当“好书记”的第一技能。

有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刘支书是一个“兼顾”为民做主和卖红薯的好支书。刘支书对量体裁衣“上瘾”,关于发家致富,他没有“赶潮流”的漫山遍野放养羊。他坚信“没有实践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访农户、跑市场、调研论证是他为整个村设定发展“坐标系”“埋下伏笔”,他跑出了一条劳动村三大产业支撑发展的“产业抛物线”。量体裁衣、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是我们可以从刘书记处get到的又一“致富宝”,成功的秘诀都是一个母亲的孩子,学习刘书记的“量体裁衣”,把力用在着力点,把心落在难点处,你离成功也会更近一步。

刘书记说:“我是共产党员,群众从我身上看到的就应该是正能量!”。我无从知晓大家从刘书记出能get到何种“致富经”,但是愿我们都能站高点、看远点、想多点,挖掘更多的“刘式新技能”。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实录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