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猴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老区井冈山考察扶贫开发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一个时代目标已经确立——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一份历史答卷正在书写——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新华网,2016年2月15日)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然而,过去三年我国已经实现了脱贫5000余万,目前将第3次制定千万减贫计划,实现每月需减贫100万的目的,确保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但是数字看似简单,实施却是任重而道远。因此2015年岁末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吹响了脱贫攻坚“冲锋号”。政府充分利用各行各业的优势和社会力量,实现了从过去“单打独斗”到现在“握拳出击”,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制定行业帮扶计划、制定因地制宜的扶贫计划,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奏响了扶贫的最强音,实现“脱贫+造血”,“脱贫+教育”模式,增加贫困群众的就业、创业机会,拓宽贫困孩子的教育途径,为贫困地区孩子的未来发展编织起飞翔的翅膀,促使贫困户在技术上的到加强,在教育上得到提高,在收入上得到创收,进一步从“输血”到“造血”改变,实现整体脱贫才是根本。
笔者认为:在扶贫的道路上荆棘漫漫,要保证贫困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一定要防止扶贫政策的走样、变味,扶贫方式的乏力,扶贫办法的单一,扶贫干部的走过场,不沉入一线。一是要做到加强对不给力干部的训导和督促,拧紧思想上的那根弦,转变作风,保障扶贫政策不走样,扶贫更接地气;二是广泛凝聚各行各业力量,形成“有钱出钱、有技术提供技术、有力出力”的帮扶氛围,众志成城,握拳出击,才能奏响扶贫的最强音;三是落实对精准扶贫考核问责助力精准扶贫,强化考核问责,促进扶贫干部树立起深沉的使命感、等不起的紧迫感和甩不开的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扶贫工作中,想为民所想、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以扶贫为己任为责任保障精准扶贫工作圆满完成,实现改善民生、脱贫致富的目的。
作者地址:北川县巨达路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