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15曝光了大众途锐发动机进水、“山寨露露”等饮料疯狂勾兑、珠宝店里的抽奖坑你没商量、大量建材企业混淆“非标”当“国标”,“黑心”水管用“再生料”、道路施工“偷工减料” 路面标线存在“交通隐患”、共享单车押金问题遭央视点名。(中研网 3月16日)
今年的3·15又上演了一场好戏,让不合规的企业被曝光,广大消费者拍手叫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山寨露露”等饮料疯狂勾兑。在现今的农村,各种假冒伪劣的产品填满了农村各商店,殊不知这些假货都是“稳定剂,安赛蜜, 阿斯巴甜, 山梨酸钾, 甜蜜素…”各种添加剂+纯净水+香精=市场上热销的冒牌饮料,各种山寨的“小茗同学”、“红牛饮料”、“椰汁饮料”、“六个核桃”、杏仁露露、“豆本豆”豆奶、旺仔牛奶、红牛饮料等等充斥在农村市场中。这些产品类型上偷梁换柱,产品包装上打擦边球,跟风模仿的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公司在外包装上也是煞费苦心。产品都和某品牌核桃乳非常相似,“六个纯核桃”只多了一个字;“六仐核桃”、还有“六禾核桃”,只是一笔一划的差别。外观设计,包装色调,构图,代言人形象也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内容,让人难以分辨。这些跟风模仿的产品,主要是销往一些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
在农村,这些假冒伪劣产品花样百出,价位肯定比正品矮一些,再加之农村有的农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眼界有限,真假商品分不清,这些因素更是让这些伪劣有了生存的空间,成为“畅销品”。真的为这些冒牌货的质量问题感到担忧,毕竟是舌尖上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这些产品的制作、运输、销售等重要环节是谁在监管?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好职责,联合行动,重拳出击,共同打假。一是加大法律处置力度,让制假者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让任何人不可钻法律的空子。二是加大经济惩罚,让其不敢造假。加大经济处罚,让其没有违法成本,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三是政府加大投入,让打假行动切实开展起来。无论是打假行动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政府都该大力支持,还市场一个公正的环境,给群众一个真实的社会,这才是打假的最终目标。
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是各种社会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综合反映,政府部门作为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定要切实负责,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让制假售价者无立足之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