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胡先荣:突出工业理念运用建设现代农业强县

[ 作者:胡先荣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7 录入:吴玲香 ]

道县地处湘粤桂三省交汇区,四面环山,中间盆地,水系发达,素有天然温室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是湘南地区有名的鱼米之乡。近年来,道县立足传统优势农业,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逐步探索出一条农业资源开发集约化、生产经营规模化、农业产业培育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道县先后拥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字号招牌7个,省级招牌20余个。

1.突出政府主抓,发展现代大农业。一是规划产业化。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独特的原则,聘请专业公司策划实施,本地专家参与,综合考虑全县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基础设施等要素,突出集中连片、跨乡联村,规划农业主导产业,形成六大特色产业带。目前,以优质稻、脐橙、油茶、蔬菜、烤烟为主的种植规模分别突破60万亩、16万亩、50万亩、41万亩、4万亩,道州灰鹅等优质畜禽常年存栏220万羽。其中,祥霖铺、上关、白马渡、寿雁4个万亩脐橙产业带,清塘、四马桥片区2个万亩蔬菜产业带建立后,我县迅速成为全省脐橙第一生产大县和全省最大的外向型蔬菜供应基地。二是政策一体化。按照统一规划、项目整合、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着力抓好涉农政策资金整合使用,突出对集中连片、大乡大镇产业带的倾斜扶持,加强水、电、路、房、讯等农业基础设施、农民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设,最大限度发挥政策资源集成效应。自2011年起,全县年均投入农业发展资金20亿元以上,用于扶持培育主要产业带发展。三是服务社会化。按照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什么服务,就建立健全什么服务的思路,加快构建起集农业信息服务、农村市场流通、农业技术推广、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例如,农业信息服务方面,每年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免费发送农作物灾害预警、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短信10万条次以上。为加强农村市场流通,建立网上供销社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综合服务站点198个,村(社区)农资加盟网点253个。全县拥有病虫害防治服务合作组织6个、专业防治队伍80个,年均开展统防统治30万亩次以上。引进海南神龙大丰公司,提供包括良种、农资、农机、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和加工销售服务在内的综合性、专业化、标准化的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

2.突出项目主推,建设农业大基地。一是致力土地流转开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坚持以公司+基地+大户企业+基地+农户为主要建设模式,以大企业、大公司引进培育为突破,积极探索返租倒包、信托流转、土地互换等多种流转模式,促进土地大流转、产业大聚集、基地大建设。全县以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公司等种植经营的土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0%,建成千亩以上农业基地97个、万亩以上农业基地11个。二是致力项目运作推进。按照项目建设模式,对基地的水、电、路、讯、房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规划设计到环评可研,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打造,都实行项目化运作方式推进。2015年,全县组织实施227个重点项目,其中涉农基地项目建设类项目25个、计划投资5.36亿元。三是致力示范创建带动。在坚持行政组织、政策引导双轮驱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办法拉动。设立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专项资金,每年新增的农业投入资金应主要用于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对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并带动500户以上的龙头企业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技术开发、产品质量认证、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建立起一整套考评考核机制,将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所发展的基地面积数、带动的农户数、销售的数量、农户加工数量等,与企业获得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奖补资金相挂钩。近三年来,财政累计安排6000万元对亚洲果业、科茂林化、正禾农场等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予以重点奖补扶持。

3.突出企业主体,培育农业大产业。一是系统化建设。坚持以培育特色产业、产品为主轴,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工业化生产组织方式为手段,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2014年,全县六大特色农业年产值24.2亿元,约占农业生产总值的68.1%,引进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直接带动种养大户6.62万户致富。其中,上市公司亚洲果业在祥霖铺建成年出圃能力40万株的现代化柑桔无病毒苗木良繁育中心、开发柑橘种植基地3万亩,湖南科茂林化集团建设1万亩松树基地,岳阳纸业集团建立4万亩林纸基地,贺达公司发展林业基地5万亩。二是科技化种植。把科技创新和推广实用技术落实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突出加强循环农业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机技术的集成组装运用,坚持农耕、农艺、农机、农技相结合,良种、良法、良制、良田相配套,不断减轻农业生产劳动强度,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全县基地良种覆盖率、实用技术到位率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率均达到100%,全县农机保有量10万余台,机械化率达到58%以上,年均种植绿肥18万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41万亩以上、专业化水稻集中育秧30万亩以上、统防统治40万亩以上,--生产15万亩以上。三是标准化生产。始终坚持企业(公司)+”的运作模式,将生产农产品原料的田间地头作为企业生产第一车间,严格制定生产基地准出、准入制度,实行从土地测土配方、肥料合成实施、农药选择喷射、农作物裁剪收摘、装运包装等各个环节,进行程式化、标准化生产,做到精致管理、全程监测、无害处理。如,濂溪大洞万亩蔬菜基地生产的无公害蔬菜走俏港澳市场,年创外汇1.2亿港元。

4.突出市场主导,打造农业大品牌。一是注重市场标准。把农场对接市场、基地对接超市作为目标,坚持标准化生产,大力展绿色生态农业,提高本地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水稻方面,大力推广陵两优268、长两优173等高产优质稻品种,优质品种推广面积达35%左右,所有脐橙基地全部种植纽荷尔、纽荷尔新系等,果品果质深受市场青睐,一度出现未挂果先脱销的现象;蔬菜方面,引进推广芥蓝、奶白菜等12个适合外销市场口味的新品种,全部销往港澳地区,年出口1.2亿港元以上。二是加强市场营销。积极鼓励支持农民营销组织、运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支持供销社整合扩展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大力借助省内外重要节会、主流媒体等平台展示推介道县特色农副产品。目前,全县培育湘鲜、湘寿等农民专业合作社40余家,与深圳天富、浙江华绿、广东佳禾等大型果品销售公司实行战略合作、发展订单农业。以湖南省(道县)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为依托,开通农副产品直通港澳,开辟对接国际市场的中转站。每年组织农业企业到中博会、东盟博览会等重要节会平台参展,在央视七套滚动推介道州脐橙,有效提升了地方农副产品知名度。三是树立市场名牌。坚持政府、协会、企业多方联动,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申请和保护工作,打造地域农业品牌,提升提高品牌影响力。道州脐橙于2006年通过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自2011年起连续4次荣获中博会金奖,在全国第八届果交会上被评为畅销奖,有望获批国家地理标志。道州灰鹅酱卤鹅肉产品荣获第五届中国湖南畜牧渔业暨饲料工业博览会金奖。源粮油公司天香谷源放心米品牌、金穗粮油公司鑫爱莲牌大米荣获湖南省著名商标;濂溪大洞、四马桥华山村等万亩蔬菜基地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地认证。

(作者系中共道县县委书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