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在新常态下实现县域经济大发展,就必须在扩大有效投资、创新融资渠道上有思路、有办法、有成效。
认识新常态,信心要坚定。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提速提质、来势喜人。但苦于可用财力有限,融资工作已成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做好融资工作,有利于提升县域经济运行效益、保持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可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的远期发展效益。国家新出台的很多政策也有利于融资:比如存贷比下降,为银行释放贷款提供了空间;贷款基准利率下调,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信贷资产证券化,增加了银行可贷资源;社会融资成本降低,缩短了企业融资链条;信贷投放转向重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等。
适应新常态,服务要主动。一是做强融资平台。抓优质土地资产注入,结合项目建设,将相关的优质土地资产匹配给融资平台;抓存量资产、经营性资产注入,以存量换增量、以无形资产换有形投入、变历史形成的资产为目前可以经营的资本。通过建立持续的资产与资源注入机制,不断扩大各融资主体的资产规模,提高资产质量和运营能力。二是拓宽融资渠道。要主动与省内各金融机构对接,不断拓宽融资渠道;要科学制定招商方案,积极与有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开展合作洽谈,采取“投融资+施工”的模式进行融资代建;要大力开展BOT(建设-运营-转让)、TOT(转让-运营-转让)、PPP(公私合作模式)等多种方式融资。三是加强项目策划。要树立“让项目等资金,不要让资金等项目”理念,加强项目策划,让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扶持要求;把项目资金用途、预期收益、配套担保等环节做细,让金融机构看好项目前景和效益。
引领新常态,工作要创新。一要加快转型。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决策、管理、执行相分离,“借、用、还”一体化的投融资管理体系。要改变过去由政府以行政方式大包大揽的模式,走出一条“融资、投资、建设、还债”为一体的良性发展轨道和运行体系。二要规范运行。要强化资源配置,通过完善土地收储和开发制度,建立城市规划与土地储备相结合的联动机制;要加快推进国有资产归集及注入,确保融资公司在建设公益性项目时有足额的匹配资源;要强化风险监控,规范投融资项目审批,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管控、风险预警等制度,强化监督管理。三要合力推进。相关部门要从大局、县域长远发展出发,切实为各融资公司融资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要加快组建政府控股担保公司,发挥财政资金的市场“撬动”作用,为平台信贷创造积极条件。
(作者系衡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