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朱启臻:消灭了长舌妇就消灭了这个村

[ 作者:杜青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27 录入:12 ]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在首届中国美丽乡村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2015年11月20号,首届中国美丽乡村论坛主题演讲在成都市蒲江县隆重召开。该论坛是由国家农业部科教司、四川省委农工委、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等共同举办的周期性的美丽乡村论坛,为中国首个大型“美丽乡村”主题综合性论坛。共有1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做了专题演讲。

其中,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以“文明视角下的乡村价值”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演讲。

朱启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兼任北京社会学会理事,中国农村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农村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

朱启臻教授提到,目前工业文明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在工业文明发展情况下农村早就该崛起,但是从生态文明视角看乡村的时候会发现乡村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是两种文明。而生态文明预示着未来的更高层次的文明,它可以解决或者弥补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损失或带来的灾难的一部分。

目前的乡村在迅速消失,这种消失有两种方式,一是村落自然的消失,二是人为拆迁造成的结果。

朱启臻教授从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教化、文化传承等六个方面归纳了乡村的价值:

1、农业生产与农村手工艺生产是最重要的价值;

2、乡村生态功能不仅体现天人合一理念,还有村落有机循环,村落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循环结点,也是农民生产和生活循环的重要结点;

3、乡村是适合养生、养老、养心的地方,乡村友谊居的换乡村的生活节奏和大自然节拍是吻合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符合人的生命结构;

3、农村还可以吸收就业,我呼吁给人留下一条返乡的路;

4、除了就业还有和谐邻里关系,诚实守信的品质,尊老爱幼的传统以及矛盾化解在乡村都有特殊的道路;

5、村落也具有教化功能,在劳动过程当中养成节减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品质,也养成尊重大自然和科学的思维,在人际交往当中学到了礼仪与秩序,懂得了礼貌,在民俗活动当中懂得了孝道和自己社会规范,示范和群体压力和各种意识教话都使得这个人变成规矩的人,变成一个好人;

6、最后一个功能就是文化传承,不能撤点并校,要重视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

最后,朱启臻教授说到,示范村落与舆论压力监督形成了教化的重要条件。农民住进楼房后,从此开放的农户就变成了封闭的单元,也没有了舆论和公共空间。所以有些领导介绍新农村建设时很自豪地说:“自从我们上了楼我们再没有张家长李家短的长舌妇了。”

“我就很悲哀,完了,一个村落又消灭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美丽乡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