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路志宽:春节回乡疫情防控见闻

[ 作者:路志宽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2-14 录入:王惠敏 ]

虽说自己平时的生活和工作都在城市里,但是每年过年的时候,我都会回到那在乡下的老家,因为年迈的父母都在那里。

其实,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游子而言,能在这个喜庆团圆的节日里,和家人待在一起,叙叙旧,聊聊天,说说那家长里短的话,吃吃母亲做的饭菜,和父亲喝上一杯家乡的老酒,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而这样的享受所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足以慰藉我们一年的相思之苦。可是,今年的春节就是这样的不同,还未来得及好好地感受这一切,这场名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疾病,就开始流行起来了,于是这过年的主题,一下子就被它给悄悄地更改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村里的大喇叭就开始广播了,由于疫情扩散严重,今年就不要出门拜年了,同时让村里的乡亲们打电话通知一下自家的亲戚,就不要来拜年了,同时还说,村里从明天起开始“封村”。在我的记忆中,这种声音,是我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的第一次,从未在过年的时候,听到过这些,事发突然,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安全,我们都能理解,虽说心中有着些许的失望,但是我们还是按照村里的要求做了。

初一的早晨,我就发现,村口的大路上,扯着红色的条幅,上面写着标语:防控疫情,非本村村民禁止出入!同时,条幅处还有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人员在值班,他们的嘴上,还都多了副口罩,一下子,我就感受到了这事情的严重性,其实,昨晚的电视新闻里也说了这件事情,军队的医护人员已经在新年夜“出征”,前往武汉等重灾疫区了。

不只是禁止外村人员进入,就是对本村在外打工的人员,也要进行摸底登记,凡是在武汉或者是湖北打工做生意或者上学的,都要被一一登记,村里会安排村干部,进行专门的跟踪调查,他们一家人一日的体温,是必须要测量的,如果发现任何的不对劲儿的地方,他们就会和县里的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听说,邻村有一家人,其中一个是从武汉回来的,一家人都被县里的救护车给拉走了。

在禁止外村人员进入的同时,规定本村人员,也不能聚集在一起打牌喝酒或聊天,不能有任何行为的大型聚集,所以只能是待在家里,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初一是给本家的长辈们拜年的日子,而初二是妻子回娘家的日子,初三初四就是去外祖母姑妈家串亲戚的日子,可是现在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切就都免了。想想以前的大年初一,街上一定是人头攒动,热热闹闹,说话声欢笑声,一定是此起彼伏,可是现在呢,却是异常的冷冷清清,即使你走上街头,也不会看见什么人,整个村子,仿佛是一个空村一样。

初二的时候,是妻子回娘家的时候,岳父提前就在饭店里定好了饭菜,但是现在每个村庄都在“封村”,肯定是去不成了,无奈之中,岳父只有退订了这桌酒席,只有给岳父岳母打个电话拜个年了,在电话里,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两个老人家心中的失望,要知道,这样的欢聚,可是他们一年的期盼啊,春节一过,我们又要开始奔向远方了,可是没办法,防控疫情比一切都重要。

这些天来,我们都一直待在家中,看看电视,说说知心话,再喝点小酒,虽说是有些憋闷,但是也是一次难得的安静的相处,至少我知道,自己的父母此时是高兴的,毕竟看着自己想念了一年的儿子儿媳和孙女,都守着自己的身旁,他们就觉得这个年啊,就算是没白过一回。

疫情无情人有情,电视新闻里,关于去湖北去武汉支援的新闻,是一条紧接一条,是啊,我们不能亲赴武汉或湖北驰援,但是我们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不再给这场疫情的防控添乱,专家说,这就是我们对这场疫情的最大贡献。想到这儿,便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国家,每逢大灾大难,我们都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就是我们取得胜利战胜病魔的不二法宝,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全力支持,有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勇往直前和勇挑重担,我们坚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的人奋战在湖北奋战在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线,他们当中有白衣战士,有军人,有医院的建设者,有环卫工人,还有那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市民群众与志愿者……为了抗击疫情,他们个个冲锋陷阵,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他们一次次的力挽狂澜,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的英雄。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也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思考,但现在不管是怎样的境遇,我们始终坚信,已是立春,寒冬已经过去,春天就一定不会再遥远了,不是吗?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