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镇文化站是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是开展传统文化主阵地,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专家讲座,组织节日表演,评比道德模范,利用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活动实效。
【关键词】文化站; 传统文化; 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沉淀下的文化结晶,是每一个人的文化财富.乡镇文化站是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是开展传统文化主阵地。乡镇文化站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专家讲座,组织节日表演,评比道德模范,利用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活动实效。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精神的重要举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外来文化正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抢夺阵地,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例如,七夕节斗不过情人节,春节斗不过圣诞节……因此,乡镇文化站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大传统文化教育宣传力度,旗帜鲜明地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传统节日文化等;运用公示栏、宣传橱窗、广播、网站宣传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维护民族文化特色,保护中国文明成果,提高群众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
二、聘请专家讲座,提高群众素养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邀请传统文化教育者和乡镇老年大学教师,宣讲传统文化有关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群众家庭美德,提高群众素养和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传统文化。在宣讲中可结合本地实情,运用专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系统地讲解传统文化知识,由浅入深,可先讲解《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将其中做人之道结合工作与生活实际,作详细介绍:一是处世待人,贵在有德;二是与人交往,以德待人。《弟子规》要求孝顺父母、善待自己,懂得谦让、自我节制,要讲诚信、拥有自信。通过专家和教师用朴素的语言,传统的做法,深入浅出地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和做人道理,诠释优秀传统文化,使群众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对传统文化有更深领悟,从中学到治家之道和教子方法。通过讲座真正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融入每家每户,根植到每个老百姓的生活中去,自觉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组织节日表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乡镇文化站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把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融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一个个传统节日和“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节庆日,可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如:踩高跷、打腰鼓、玩龙灯、耍狮子、摇汗船、唱庐剧、扇子舞等,这些文体节目立足当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引导人们欣赏之余,自觉传承优秀文化,弘扬社会风尚,助力地方汇聚精神力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通过组织表演既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广大群众过一个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又使群众在参与娱乐活动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洗礼,进而使传统文化和道德建设的每一项内容都深深根植在人们的心里。
四、评选道德模范,弘扬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在时代的变迁中得到传承。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过程中,重奖道德模范,就是传承社会美德,就是在社会倡导一个人人争做善事、个个向模范看齐的氛围,让做好事的人不吃亏,让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人受到尊重。评选道德模范,可从村(社区)、单位、学校推荐,发现身边的模范,学习身边的模范,尊重身边的模范,启迪群众心灵,提升群众精神面貌,净化社会人心,弘扬传统美德。
五、利用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乡镇文化站现有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惠民工程的数据资源成果,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发挥这些资源作用,推动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要组织人员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佳作,提供群众阅读、欣赏;要组织乡镇网站人员开设传统文化专栏,加强网络建设,拓宽群众学习传统文化线上教育平台,助力传统文化教育。乡镇文化站要组织人员深入各村,调查、了解、搜集、整理民俗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传统文化。
乡镇文化站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既是文化站职责,也是历史使命。所有县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要充分领会习近平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拓宽文化站的基本功能和发展空间,扎扎实实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提高活动实效。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桥镇文化站)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