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政府举办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工作和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娱乐、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体育健身等各类文化活动于一体,服务于当地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实效,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总结、研究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方法、策略、模式,树立文化自信,传播正能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关 键 词]乡镇文化站 服务 乡村 文化 振兴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政府举办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工作和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娱乐、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体育健身等各类文化活动于一体,服务于当地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全面激活、提振和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各项功能,对于全面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很有必要。笔者从事乡镇文化服务工作多年,积累一定经验,通过制定文明公约、管理制度,强化了农民群众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能力;通过举办文体活动、开展学习宣讲、组织专题讨论,提高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水平,促进了乡风民风的好转,建立起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常态。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实效,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总结、研究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方法、策略、模式,树立文化自信,传播正能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一、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先进文化作为根基,乡村文明便是无源之水。乡镇文化站是乡村文化振兴最基层单位,也是为农村、为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最直接窗口。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在组织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送图书下乡,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排头兵和战斗员的作用;乡镇文化站是农村基层最主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政府弥补市场文化缺失、乡村文化振兴最重要的力量。在长期坚持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摈弃移风易俗,塑造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乡风文化,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在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发挥引领作用;在组织乡镇人民群众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活动,开展有听、有看、有写、有画、有学、有歌、有舞、有演、有说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发挥积极作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以活动为抓手,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1.利用广播、显示屏、橱窗、板报宣传时政。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居民在享受衣食无忧生活的同时,越来越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参与社会活动、追求新的知识、跟上时代步伐的渴望,他们迫切要求了解国内外大事和时局变化,了解党代会、人代会精神。文化站在十九大和地方党代会、人代会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撰写宣传稿件,充分利用广播、显示屏、橱窗、板报栏等宣传工具,及时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地方党代会、人代会情况,让村居民及时了解时政,了解国家政策,学习新的知识,传递正能量。
2.聘请专家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讲座,提升村居民传统文化素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初,姥桥镇文化站参加省社科联“三项课题”活动,根据课题研究计划,邀请新区退休老教师开设《儒家文化与个人修养》传统文化知识专题讲座,讲授传统文化基础知识、儒家文化与个人修养关系,让村居民了解传统文化渊源历史,懂得处人处世之法,提升村居民传统文化素养,奠定乡村文化振兴基础。
3.开展送戏下乡,放映电影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电影、电视、录像放映活动是文化站重要工作。每年,文化站都要配合县电影公司,结合上级要求,到各村放映电影;协助县剧团开展送戏下乡;在多媒体室组织播放电视、录像等,丰富村居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化知识水平,引领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4.组织开展读书演讲活动。姥桥镇有一所镇图书阅览室,由十所村级农家书屋,藏书十万余册。每天按照要求准时开放,参加安徽省农家书屋电子签到,组织群众开展读书活动。五月,组织村居民开展“五月端午话粽子”演讲,让村居民既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又感受端午节欢乐,更是提高村居民文化素养。
5.开展“我为姥桥文化振兴献计策”征文评选活动。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文化必先振兴。姥桥镇文化站于6月开展“我为姥桥文化振兴献计策”征文评选活动,号召村居民踊跃参加,有识之士积极献言献策。本次共收征文30篇,其中有在职干部、职员,有教师,有村(社区)干部,企业家,出外务工、经商人员,退伍军人,种田大户等,大家从思想认识、领导重视、组织活动、参与过程、计划安排等提出了合理、有用、可操作的建议和方法,充分激发了大家爱家乡热情,形成共识,为姥桥乡村文化振兴奠定了人文基础。
6.组织体育赛事活动。组织体育赛事活动,丰富村居民业余体育活动,提高村居民身体素质。每年3月,文化站组织开展全镇篮球比赛,“三八”节组织妇女拔河比赛,11月组织乒乓球比赛,元旦组织扑克牌惯蛋比赛,不断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调动村居民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为村居民体育文化生活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打下基础。
7.组织广场舞、腰鼓、扇子舞、花辊舞、太极拳等表演赛。姥桥镇现有业余舞蹈队5个,腰鼓队2个,太极拳队1个,各队根据队员实际,开展广场舞、腰鼓、扇子舞、花辊舞、太极拳等训练,按照要求积极参加春节、国庆节表演活动。文化站每年组织两次表演赛,优秀舞队推荐参加县市级比赛。今年5月推荐夕阳红舞蹈队参加马鞍山市第13届老年体育运动会表演,获得二等奖。推荐红玫瑰舞蹈队参加郑蒲港新区与和县老年大学共同举办的重阳节文艺汇演,获得观众与举办单位及新区领导一致好评。
8.开展科技种田培训班,助力乡村振兴。开展科技种田培训班是文化站职责,也是政府一项重要工作。文化站结合本镇实际,组织开展科技种田培训班,组织专家开设讲座,指导村民科学种田。今年四月,聘请农技专家,深入田头,举办葡萄种植技术培训班,讲解科技种植葡萄技术。从选种、育苗、种植、剪修、施肥、科技管理等一一讲解。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让农民学员和农技专家面对面,听得清楚,看的明白,学得懂,会运用。通过举办培训班帮扶农民学员真正掌握科技种植葡萄技术,为家庭、为社会做贡献,助力乡村振兴。
三、开展文化服务活动方法
1.专家讲座法。
聘请专家开设讲座,宣讲党的十九大文件,领会十九大精神;开设道德讲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村居民道德水准;举办乡贤讲坛,邀请退休教师、干部、法官开设传统文化讲座、法律知识讲座,提高村居民传统文化素质和法律水平。
2.媒体宣传法
利用乡镇、村广播、宣传橱窗、街道墙体和地方报纸,书写标语、经典语录,宣传传统文化和乡村文化振兴意义,提高村居民对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的认识,更新理念,积极投身乡村文化振兴活动之中。
3.大型活动法
组织大型集会,让村居民在活动中感受文化熏陶,体会文化传承的作用,文化的魅力。
4.科技培训法
科技培训法就是组织科技人员举办科技讲座,传授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技术。
5.体育竞赛法
利用节假日、农闲时,举办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如篮球、乒乓球、象棋、扑克牌、拔河、踢毽子等,既激发村居民相互竞争,又可增加娱乐,休闲健身,提高身体素质。
6.读书演讲法
培养村居民读书习惯,组织演讲比赛,激发村居民多读书、读好书,奠定乡村文化振兴文化基础。
7.信息服务法
文化站建立QQ群、微信群,根据爱好组织读书群、体育群、舞蹈演唱群、书画群,让村居民在各自群里,互通信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文化知识和水平。
8.文艺汇演法
通过组织文艺汇演,让村居民欣赏文艺节目,陶冶情操,提升文化认识,参加乡村文化振兴活动。
9.书画展示法
组织书画培训班,培养书画爱好者,举办书画展,让村居民学习书画,欣赏书画,提高村居民书画欣赏能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打下基础。
四、开展文化服务活动策略
1.勤汇报,争取领导重视支持
乡镇文化站肩负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桥梁与枢纽。乡镇文化站负责人要向乡镇领导勤汇报,争取乡镇领导对文化站工作的重视,支持乡镇文化站开展工作,为乡村文化振兴发光发热。
2.多联系,寻求企业赞助支持
乡镇文化站开展活动需要经费支撑,这就要文化站负责人善于和企业人士多联系,建立感情,赞助支持文化站开展各项活动。
3.走出去,学习先进方法经验
开展文化宣传活动要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科学管理方法,提升文化站工作水平和能力。
4.请进来,传授宝贵经验方法
文化站可以聘请文化工作做得好的专家,来本站指导,传授经验和方法,促进文化站工作的开展。
5.建台帐,严格实施规范管理
开展文化服务工作,要及时建立台帐,每次活动都要及时收集、整理、留存资料,便于总结工作得失,实施规范管理。
6.深研究,探索方法策略模式
开展文化服务工作,要不断总结,及时提高;要勇于探索,研究方法、策略、模式,开展研究,提高文化服务实效。
7.广宣传,营造文化服务氛围
开展文化服务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显示屏、橱窗、板报广泛宣传重要性,营造文化服务氛围,吸引村居民广泛参与,人人为乡村文化振兴出力。
8.建网络,服务村级农家书屋
根据省市要求,建立网络,开通数字化农家书屋,方便村居民读书,读多数、读好书,阅读电子书,提升村居民阅读水平和知识。
9抓培训,建立文化骨干队伍
举办舞蹈、书画、象棋、围棋、电子琴、腰鼓等多样培训班,建立文体骨干队伍,提高村居民演艺水平,随时组队参加活动和比赛。
10.聘乡贤,协助做好文化工作
乡镇文化站要根据上级要求,配备专职文化辅导员,做好日常巡查、管理维护。招纳兼职管理员,挑选和聘请文化程度高、百姓认同高、责任心强、热心公益的离退休老干部、教师、道德模范、文艺爱好者、致富能人等“乡贤”作为文化站兼职管理员,协助做好文化服务工作。
五、开展文化服务活动要做到“六勤”
乡镇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是撑起城乡文化彩带的中间支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文化服务工作中,必须坚持做到“六勤”,即:手勤——多做实事助学员;腿勤——会跑能跑做得勤;眼勤——察言观色找问题;耳勤——八方纳言听建议;嘴勤——善于交谈会沟通;脑勤——想方设法促发展。
1.手勤——多做实事助村民
手勤,就是勤动手,勤记录,勤干事,运用手勤,做好文化服务。文化站工作人员手勤,就是要勤记录活动开展情况,建立台帐;记录活动过程及活动实效,进行总结,提升活动水平;多做实事,帮助村居民参加文化活动。
2.腿勤——会跑能跑做得勤
腿勤,就是要求所有文化站工作人员能经常深入乡村,深入村居民之中,和村居民聊天、谈心,了解情况和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安排文化活动,服务村居民,提高文化活动开展实效。
3.眼勤——察言观色找问题
眼勤,就是文化站的所有工作人员在开展活动之时,要能勤观察,细查看,观人观物观环境,察言观色找问题。处处看事事留心,人人看了解情况。每次活动开展,都要做到眼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活动有序、安全、正常开展。
4.耳勤——八方纳言听建议
耳勤,就是要学会倾听,多听乡镇领导和分管领导意见,按照领导意图和上级要求开展文化活动。多听同行建议,在活动中不断提高恨不得水平和质量。文化站工作人员要深入乡村(社区)、村组之中,广泛听取村居民意见和要求,及时调整和安排文化活动。真正做到八方纳言听建议,虚心听取加改进,全方位服务村居民,确保文化活动开展。
5.嘴勤——善于交谈会沟通
嘴勤,就是要与村居民勤沟通、善交谈,通过交谈沟通,达到心心相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文化站工作人员要善于运用文化活动主阵地,发挥文化人士演讲口才,多说勤讲,善于引导村居民积极参加文化活动。
6.脑勤——想方设法促发展
脑勤,就是勤动脑,勤思考,不断反思,想方设法为村居民做好文化服务工作。乡镇文化站所有工作者,都要勤于思考,想方设法开展文化活动;要不断学习文化服务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掌握文化服务工作新理念,了解乡村文化振兴的要求,分析研究在新形势下的文化服务管理工作,采取有效举措,开展扎实活动,服务村居民,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018年3月,姥桥镇文化站和郑蒲港新区教育研究会参加省社科联“三项课题”活动,申报课题“农村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依托姥桥镇中心小学和姥桥镇隐驾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教育有关重要论述,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高思想认识和研究理论水平。在姥桥镇中心小学和姥桥镇隐驾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为开展课题研究打下基础。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中,课题组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撰写研究论文,文化站站长陈迎梅撰写的论文《乡镇文化站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之我见》和《探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新途径》,分别发表在“中国乡村发现网”和“枫叶教育网”,为乡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先后撰写《浅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浅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原则》、《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法》、《农村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模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到“五重视”》、《构建农村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长效机制》、《构建“三有”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新模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探析》、《农村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及等论文,指导姥桥镇中心小学和隐驾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郑蒲港新区网站和人民网先后作了报道。姥桥镇中心小学和隐驾学校运用课题研究方法、策略和模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且取得一定实效,受到学生家长、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表扬。文化站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组织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读书报告会,利用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文娱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传统文化素养,受到政府领导肯定和赞赏。姥桥镇文化站指导中心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模式,现已在新区各小学广泛运用和推广,各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已成各校办学特色,受到教育部门、家长高度关注和支持,为乡村文化振兴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乡镇文化站做好文化振兴服务工作,是件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全力而为,加强研究,探讨方法,总结经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作者简介:陈迎梅,政工师,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桥镇文化站站长。傅永曙,一级教师,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教育研究会会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