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长假,城市人像蜜蜂一样,从城市蜂拥而出,奔向自己心中的休闲度假处所。明显能感觉到,城市人对旅游休闲的愿望,正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节奏的加快日趋强烈。
现实却令人困惑。一方面,休闲农业需求如此旺盛;另一方面,大多数休闲农庄冷冷清清,亏损严重。正可谓,冰火两重天。
为什么?
我认为,这些农庄缺乏“魂”。
目前,绝大部分休闲农庄只重视两个方面的建设:美景和美食。无疑,休闲农庄需要美景和美食,但不能光有美景和美食。
2016年的一天,我去农村调查,访问了一位老太太。
我问她:“平时打麻将不?”
她说:“不打麻将。”
我又问:“跳广场舞不?”
她答:“不跳。”
我再问:“那你除了做家务外,其它时间都干嘛?”
她说:“我最喜欢去庙里念经,或者听别人讲经。”
我问:“今年去庙里有几次?”
老太太看看墙上的挂历,开始数上面的圈圈(每次去庙里,她都会在挂历上做标记)。数完后,老太太说:“今年去21次了。”
我问:“庙里有好看的风景吗?”“庙里有好吃的东西吗?”老太太的回答都是“没有”。
那么,一个无美景美食的小庙,为什么能吸引一个脚步颤颤巍巍的老太太一年去21次?
我想起国外访学的那段时光。每周,身边的基督徒朋友都要去教堂礼拜,风雨无阻,一次不落。教堂同样没有美景和美食,为什么基督徒年年月月周周都去?
九寨沟很美,为什么我们一辈子去不了21次?袁家村不错,为什么我们一年去不了52次?
长久吸引人的不是美景和美食,而是精神。精神才是休闲农庄之魂。
那么,如何塑造休闲农庄之魂呢?
通过国外的成功经验看,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专题讲座。如爱情农庄,经常举办一些爱情方面的讲座,“人为什么会好色?”、“未来家庭”、“夫妻沟通的技巧”等等,化解人们情感的困顿。
二是举办主题活动。如家庭主妇农庄,每周免费教大家一种菜的做法。让主妇一年学会几十道菜的做法,有效提高家庭的饮食质量和水平,她们肯定乐此不疲。
三是承揽各种活动。为各种聚会免费提供场地;每逢节日,免费为各种小商小贩提供摊位;免费为婚礼提供场地等。农庄把游客聚会的照片,永久保留在农庄,当游客下次再来,看到这些照片会感到特别亲切。
虽然这些活动都是免费的,但增加了客流,提升了人气。这些人经不住农庄新鲜农产品的诱惑,就会纷纷购买。尤其是农庄精彩的演讲,常常让游客流连忘返,一住数日。
所以,如果休闲农庄出现困顿乏力,不妨想想“灵魂”的事儿。赋予农庄一种精神,或许问题就有解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大农圈 微信公众号(原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