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包御琨:加深对农村产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 作者:包御琨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23 录入:王惠敏 ]

  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是对农村产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八要素”是一个整体,全省农村工作要紧紧围绕如何落实好每一个要素来推动,围绕每一个要素来研究机制制度,结合各地实际来制定具体措施。

  要坚决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有文化有技术的农村能人率先调整结构,让农村能人带头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积极发挥示范效应。

  一定要选准选好产业。产业选择是结构调整最重要的一环,有几个因素要充分考虑。一是自然条件,比如气候、土壤、水源等。二是交通便捷程度。便于运输,降低成本。三是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种什么养什么主要依靠市场调节和政策同向引导,不搞行政命令。这就要求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开展深入的调研和反复的论证,选择的产业既要符合当地实际,又要注意尊重农民意愿和调动其积极性,这样产业才有生命力,才能持续发展。同时,在结构调整刚起步,还没有形成产业集聚的时候还要有过渡性的政策保障。

  必须下功夫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我们贵州广大农村,主要还是以一家一户为单元进行生产劳动,农民组织化程度仍然十分低下,应对市场的能力很脆弱。怎样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农民组织化的背后是利益联结机制。这就需要县乡两级干部真正地沉下去,去开会发动、组织成立合作社、引导产业布局。尤其要深入运用“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思路,广泛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

  想方设法破解农村人才短缺问题。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紧紧依靠人才。当前,农村面临着高端人才不管是技术型还是管理型都下不去,乡土人才又出不来的困局。在破解人才短缺这个突出问题上,我们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制定一套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制定一套鼓励乡土人才结合实际创新创造的工作机制。

  千方百计建强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开展稳定的主心骨。一个乡一个村,基层党组织有战斗力,这个地方发展就好。建强基层党组织,首先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和建好一个班子。其次要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让基层党组织牢牢把好农村发展方向,教育农村群众始终跟党走。再次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能力建设,基层党组织要多做激发基层群众创造活力的工作。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联副主席、党组书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贵州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