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许亚岚:新政策下村镇银行发展的新格局

[ 作者:许亚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31 录入:王惠敏 ]

为应对中西部金融服务薄弱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问题,近日,银监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一政策能否给村镇银行带来新的格局?

村镇银行迎政策利好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

“培育发展村镇银行,是丰富、完善和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副主任马晓光向记者表示,《通知》这项举措是银监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和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服务精准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

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是立足当地、服务县域,在当地吸收的资金要用于当地,只能在所在县域辖内设立分支机构,开办金融业务。

而从我们国家的国定贫困县,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县市分布看,绝大多数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县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总量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限制,对各类资本的投资吸引力相对不足,如果设立法人机构的村镇银行,对这家法人机构来讲经营管理方面成本高,也存在诸多困难,商业可持续也很难实现”。马晓光表示,从目前全国没有组建村镇银行的县市来看,还有588个县市没有设立村镇银行,其中有88%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有58%属于国定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县;全国村镇银行县市覆盖率低于50%的省份有7个,在中西部地区就有6个。

《通知》强调要继续做好村镇银行培育发展工作,要求各级监管机构要站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和服务脱贫攻坚上,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地推进村镇银行组建工作。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国家实施重视的乡村振兴战略不是一句口号,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句话中,第一句就是产业兴旺,也就是说县域乡村要发展很多产业,包括农业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首席研究员王勇对《经济》记者称,有了实业和产业的发展就有更大的金融服务的需求。

另外,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建设“四好农村路”,农村还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包括生态宜居也有很多环保治理的需求。“国家的政策利好会让更多资源投入到农村建设中,比如推进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等,制度创新将激活农村经济,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农村经济活了,相应的金融需求才会更多,农村金融也能活起来”,王勇表示,村镇银行、农村金融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机。

《通知》将优化村镇银行管理

那么,《通知》的发布将引导资金向农村倾斜吗?

马晓光表示,从机构组建和数量和机构布局来看,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587家,其中有65%的村镇银行设在中西部地区,全国一共758个(不含西藏地区)国定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的县市中有416个、占比55%的县已经设立或者正在筹备组建村镇银行。

目前村镇银行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份的1248个县市,县市覆盖率达到了67%,县市全覆盖的省份由2016年底的10个省市增至11个省市。马晓光称,还有几个省有一两个县没有设立村镇银行,因为当地经济比较不错,金融种类比较齐全,金融服务也比较充分,所以目前没有设立村镇银行的需求。

据他介绍,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总体发展稳健,资产总额已经达到1.4万亿元,贷款余额 8000亿元,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合计占比92.3%,户均贷款37万元,户均贷款连续多年持续下降的,已累计为634万客户发放贷款1024万笔,累计放款4.4万亿元,支农支小特色显著。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经济》记者称,政策不见得就一定会带去更多的资金,但是会优化现有的村镇银行管理。

随着村镇银行培育工作深入推进,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村镇银行现在普遍规模还是比较小”,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经济》记者,其金融范围比较狭窄,客户基础相对比较薄弱,通常在农村、县域等一些欠发达地区,这些问题对发展是有制约的。

同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虹含对《经济》记者称,随着主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数量的增加,村镇银行的投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需要。

“目前相关主发起行,大体上采取几种投资管理模式,比如指定牵头部门进行管理,或者成立一个事业部来管理,或者委托相应的分支机构进行管理。”马晓光表示,这些管理模式基本上都存在跨部门协调事项多、管理成本高的问题。

此外,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主发起人与村镇银行的战略发展、市场定位不同,导致其服务对象、风险特点、风险管控要求也有明显差异,有必要搭建专门的中后台服务平台,来为村镇银行提供相应的服务,“量身定制”产品体系和风控体系。

“原来很多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都是各个商业银行,这些商业银行有的对村镇银行比较重视,有的发起人可能对农村金融有一些经验,例如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主发起行可能会把很多自己的资源投入到村镇银行中去。但如果这个发起人没有特别重视村镇银行的发展,本身也并不熟悉农村的金融业务,或者纯粹为了拿牌照,总行还有其他要追求的业绩目标,那对发起的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以及资源倾斜就会非常有限,村镇银行管理部有可能很边缘化,得不到相应的财务的支持,这些村镇银行的资本股东以及未来发展的空间就会受限。”曾刚如是说。

村镇银行向上市迈出第一步

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就是把原来银行的内部部门,即一个投资管理部来管理的事情转变成一个子公司来管理,曾刚表示,这实际上就是把整个投出来的村镇银行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由子公司来运作和在银行内部作为一个部门运作有很大的差异。单独运作一方面会有它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能保证把资源充分用到村镇银行的发展中。”

王勇也告诉记者,将来设立投资管理村镇银行过后,投资管理行就可以给下面的村镇银行提供集中的中后台服务,包括产品的设计和风险政策的支持,能起到很好的规模效益。“通过投资管理行的探索来提高村镇银行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管理的能力,在产品的设计、风控上就能更加契合小微金融的特点。”

不仅如此,在成为一个子公司之后,未来还有打包上市的可行性,“虽然还很遥远,但也给了村镇银行更多的想象空间”,曾刚表示,未来村镇银行管理上会更加专业化,能保证更多的人员、能力、资金等资源的投入,保证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在机构类别上仍属于村镇银行,仅仅是调整增加了其业务范围,增加了投资和收购村镇银行,为村镇银行提供代理支付清算、政策咨询、信息科技、产品研发、运营支持、培训等中后台服务,以及受村镇银行委托申请统一信用卡品牌等业务。

其中,信息科技可以提高村镇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王勇告诉记者,过去村镇银行在信息系统的开发上有短板,将来就有实力在信息科技上做更多的投入,商业银行可以建一套系统给下面的几十家村镇银行使用,“让村镇银行也能享受到比较强大的科技支持”。

李虹含称,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是独立的法人,可以更好地统筹集中优势资源,比如IT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为村镇银行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支持,补齐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中后台服务短板,提高管理效率。“银行能够针对村镇银行的客户、产品、服务特点,建立专门的制度安排,包括对村镇银行的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处置,以及流动性支持等,构建小法人、大平台机制,提升村镇银行的管理能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同时,这种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有利于带动社会资本,更好地引入涉农企业。

李虹含表示,《通知》的出台,完善了村镇银行监管政策,严格限定了村镇银行发展方向,强化服务对象考核,坚持村镇银行的网点持续向乡镇延伸,更大发挥支持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提高村镇银行服务的有效性和覆盖面,确保村镇银行坚守农村市场发展的战略定位,避免村镇银行出现“脱农现象”,有效地引导了村镇银行资金脱虚向实,支持农村经济和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规模效益下服务农村经济

除此之外,其中的“多县一行”制在曾刚看来,设分行就相当于允许在连片的县域设分支机构,考虑到西部有些省份或县域经济总量太小,如果得不到规模效应,很多机构也没有兴趣去那个地方发展,而如果连片的好几个县都允许开设分支机构,让村镇银行经营的地域扩大,这些村镇银行的发展空间就会增加,能吸引更多的人进行村镇银行的投资经营。

如果几个县设一个行,通过在其他县设分支行的方式,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商业可持续性问题,降低经营成本。王勇表示,如果村镇银行在一个县设一个法人行,早期注入的资本金得不到充分的应用,会出现资本金闲置的问题,“如果在一个县设几个法人行,在制度安排和支行人员配置上就会灵活一些,有助于引导资金回流”。

曾刚表示,这两个改革其实都是在拓宽村镇银行的潜在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提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促进村镇银行达到这种规模效应,“当然这两个都是试点,选少数几家机构,先做一段时间看看效果,不是说马上就铺开,效果到底如何,还要看试点的情况,如果可以再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村镇银行因为单体比较小,尤其是很多生意规模非常小,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或者服务客户的能力也会非常有限,“未来如何更好提升村镇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确实是一个难题”,曾刚表示,未来村镇银行要立足本地的特色和资源,选择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在当下金融监管强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村镇银行面临的挑战比较严峻,曾刚认为,这也是监管部门进一步优化其管理体系,进行试点为他们拓展发展空间的原因,“只有村镇银行活下去,活得更好才能够为农户提供更好的支持”。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经济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