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津津南村镇银行为例
供给侧改革,村镇银行如何做?这是个全新的课题。
小微金融需求千差万别,以同质化产品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路子已然行不通,而要求小微企业“削足适履”也难以满足市场需要。近年来,天津津南村镇银行调整过去以产品和客户为中心的思路,逐步转变为以产业链为中心,根据小微企业生命周期和行业特点,创造需求,量身定制方案,提供差异化产品与服务。
天津津南村镇银行行长白桂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银行、村镇银行应借鉴供给侧改革思路,调整以往基于需求侧的模式,提升银行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创新增加有效金融产品供给,提高服务质效,优化资源配置,转型发展模式。据介绍,该行推出的“商票通”、“订单贷”等产业链金融产品具有从供给侧出发、根据企业需求优化资源配置的特征,让一部分“链”上的农、小、微实体企业获得了信贷支持,这些产品既能满足产业链金融“短、小、散、急”的服务需求,也能帮助村镇银行更好地实现信息和风险的实时监控。
“商票通”实现从“零售”到“批发”。为探索小微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与升级,天津津南村镇银行采取集群式营销新模式,借助大型企业集团的平台效应,从“零售”营销转变为“批发”营销,对其上下游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以该行某机械制造客户企业为例,其上游小微企业有四百多家,因结款周期是一年,造成其中部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为此,津南村镇银行适时推出“商票通”业务,与该企业共同签订商票保贴业务合作协议。由该企业开具商票,村镇银行为上游企业发放票据质押贷款,既缓解了该企业付款压力,又解决了上游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实现三方共赢。截至今年2月,津南村镇银行已为60多家上下游产业链商户提供了1.7亿元的贷款支持。
“订单贷”实现全流程封闭式监控。为抵御经济周期不利影响,津南村镇银行积极投向“衣食住行、育娱医寿”行业,津南村镇银行发挥与发起行之间的协同效应,吸引发起行所在地的优秀农业企业来天津投资。某农业公司从事葵花油进口、加工和销售,其母公司位于内蒙古通辽市,与津南村镇银行发起行包商银行有深入合作,主要经营荞麦制品及粮油业务,号称内蒙古荞麦大王,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在津南村镇银行的推动下,该农业公司顺利对接本地农委、科委完成注册和选址。津南村镇银行还专门推出葵花油的“订单贷”业务,为其量身定制“无抵押、无担保”的授信模式:签订销售三方协议,在津南村镇银行设结算账户,以购销合同确定贷款金额,发放贷款施行受托支付。同时,创新信贷调查和风险控制模式,对该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合同签订、运输、加工、仓储、销售、回款进行“全流程封闭式监控”。截至今年2月,津南村镇银行以受托支付的方式已为该农业公司发放365万元的贷款,满足了其进葵花籽原油的燃眉之急。目前,该农业公司在津南村镇银行贷款支持下已进400吨葵花籽原油。
经过五年发展,目前,津南村镇银行已经推出了面向农、小、微客户的四大系列、34款产品。截至2015年末,共为小微企业客户累计放款4026笔,金额57.32亿元。下一步,该行将以创新驱动特色化发展,不断探索产业链金融,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普惠性,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融资环境,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金融时报2016年04月14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